【名词&注释】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利多卡因(lidocaine)、自主神经(autonomic nerve)、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右心室肥大(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洋地黄中毒(digitalis toxication)、间歇性(intermittent)、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窦性停搏(sinus arrest)、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
[单选题]患者男性,62岁,心慌、胸闷待查。心电图如图3-7-2所示,应诊断为()。
A. 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
B. 窦性心动过缓
C. 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
D. 窦性停搏(sinus arrest)
E. 二度Ⅱ型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关于心腔内电图各间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PA间期反映右心房内传导时间,正常值为30~55ms
B. PA间期反映两个心房间的传导时间,正常值为60~70ms
C. AH间期反映冲动经过房室结的传导时间,正常值为55~130ms
D. HV间期代表希浦系统的传导时间,正常值为30~55ms
E. HV间期相对固定,一般不受心率以及自主神经等因素的影响
[单选题]对阵发性房颤,发作时心室率不快且无症状患者,治疗考虑可采用()。
A. 暂不予治疗
B. 口服地高辛
C.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D. 口服β-受体阻滞剂
E. 同步直流电复律
[单选题]关于右心室增大的X线征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肺动脉膨凸
B. 心尖上翘、圆凸、心脏横径及膈面延长
C. 左前斜位见室间沟后移,左心室向后上移位,可与脊柱重叠
D. 心脏后下透亮三角区消失
E. 心脏呈二尖瓣型
[单选题]关于窦房结支的起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约40%起源于回旋支,60%起源于前降支
B. 约40%起源于回旋支,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C. 约40%起源于前降支,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D. 约40%起源于前降支,60%起源于回旋支
E. 约4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60%起源于回旋支
[单选题]关于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比较准确的描述是()。
A.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往往是多种心律失常同时出现
B.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
C.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可以表现为多种心律失常交替出现
D.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只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
E.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只表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
[单选题]关于Coumel定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伴有功能性束支阻滞的心动过速的RR间距比不伴有功能性阻滞时的心动过速的RR间距延长35ms以上,则旁路位于束支阻滞同侧
B. 旁路伴同侧束支阻滞时的心动过速,其RR间距延长主要是VA间期延长,而AV间期基本不变
C. 旁路伴同侧束支阻滞时的心动过速,其VA间期延长的本质是室内传导时间延长,而旁路逆传时间不变
D. Coumel定律可以用来对旁路进行定位
E. 以上都对
[单选题]关于房间隔缺损心电图改变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 原发孔型缺损者,PR间期常延长,电轴左偏
B. 常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C. 右心室肥大
D. 继发孔型缺损者均有心电图异常
E. 右心房肥大
[单选题]患者男性,23岁,体检。心电图如下图所示,应诊断为()。
A. 间歇性(intermittent)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B. 间歇性(intermittent)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C. 室性期前收缩
D. 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E. 快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dgdgk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