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675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自给自足(autarky)、人民公社化(people community movement)、公社化运动(communization movement)、巨大损失(huge losses)、耕者有其田(land to the tiller)、“节制资本”、民族资本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后(the opium war)、中国民族工业(chinese national industriesgot)

  • [单选题]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井田制开始瓦解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小农经济兴起
    D. 家庭手工业产生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 A. 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 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 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危机

  • [单选题]在探究西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过程中,甲同学根据1866年创办的民营机器厂--发昌机器厂,依靠向外商船厂承接装配船用零件而发展起来,得出外国在华企业对中国民族工业(chinese national industriesgot)起着辐射作用的结论;乙同学根据该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于1899年为英商耶松船厂所吞并,得出外国在华资本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结论。下列评价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两位同学结论相互矛盾
    B. 甲结论不全面,乙结论成立
    C. 两位同学认识都不全面
    D. 甲结论成立,乙结论错误

  • [单选题]孙中山明确指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为此他主张()。
  • A. 平均地权
    B. 耕者有其田
    C. 扶助农工
    D. 节制资本

  • [单选题]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教训是()。
  • A. 上层建筑改革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
    B. 生产关系的改变要依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C. 经济政策要与广大人民的愿望相一致
    D. 经济发展指标要与人力、物力、资源相适应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8qk79n.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