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战国时期(warring states period)、小农经济(small peasant economy)、国际环境、主要原因(main cause)、一脉相承、中学历史教科书(high school historical textbooks)、粮食供应(food supply)、城市人口(urban population)、严刑峻法(draconian law)、强制手段(coercive measure)
[单选题]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coercive measure)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A.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raconian law)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1961~1963年我国大规模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据史料记载,1961~1962年两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全国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口,从1961~1963年6月共减少2800万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最合适的是()
A. A.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城市粮食供应(food supply)紧张B.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C.险恶的国际环境迫使我们转移城市人口(urban population)D.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挫
[单选题]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到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读是()
A. A.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B.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D.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单选题]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A.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学习西方的技术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倡西学、兴民权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8l769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