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24中医针灸学(中级)[代码:350]模拟考试库49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659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清热解毒(heat-clearing and detoxifying)、《伤寒论》(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利水渗湿(inducing diuresis and excreting dampnes ...)、苏合香(styrax)、《温病条辨》(doctrine of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茯苓皮(poria cocos skin)、鹤草芽、大量蛋白尿(heavy proteinuria)、消肿止痛作用、跌打损伤(traumatic injury)

  • [单选题]风温病名首见于

  • A. 《内经》
    B. 《伤寒论》
    C. 《时病论》
    D. 《温病条辨》
    E. 《温疫论》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下列哪种用药方法是错误的
  • A. 旋覆花包煎
    B. 生大黄后下
    C. 鹤草芽入煎服
    D. 阿胶烊化兑服
    E. 附子先煎

  • [单选题]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 A. 苏合香
    B. 麝香
    C. 牛黄
    D. 远志
    E. 皂荚

  • [单选题]外用内服均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 A. 白矾
    B. 雄黄
    C. 降香
    D. 蜂房
    E. 硫黄

  • [单选题]不属于防风通圣散组成药物的是
  • A. 荆芥、连翘、麻黄、薄荷
    B. 大黄、芒硝、黄芩、黑山栀
    C. 石膏、滑石、桔梗
    D. 川芎、白芍、当归
    E. 人参、茯苓、甘草

  • [单选题]猪苓汤与五苓散二方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 A. 白术、茯苓
    B. 泽泻、猪苓
    C. 滑石、甘草
    D. 茯苓、桂枝
    E. 滑石、阿胶

  • [单选题]乌梅丸适用于
  • A. 寒热错杂,痰热互结,症见心下疼痛、按之石硬者
    B. 胃虚痰阻,气机阻滞,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C. 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肠道失固,症见久泻久痢者
    D. 寒热错杂,痰湿交阻,症见心下痞满、恶食懒倦者
    E. 寒热错杂,气机阻滞,症见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者

  • [单选题]临床中大量蛋白尿(heavy proteinuria)是指尿中排出蛋白超过
  • A. <40mg/24h
    B. 40~100mg/24h
    C. 100~150mg/24h
    D. 150mg/24h
    E. 3.5g/24h

  • [单选题]对医学伦理学不伤害原则的准确理解是对病人
  • A. 避免责任伤害
    B. 避免技术伤害
    C. 避免躯体伤害
    D. 避免心理伤害
    E. 避免任何伤害

  • [单选题]关于针灸睛明穴的操作要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患者眼球轻推向外侧固定
    B. 针沿眼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
    C. 不宜大幅度提插
    D. 禁灸
    E. 患者需睁目

  • [单选题]大敦穴的定位是
  • A.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
    B. 足背,当第1、2趾间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C. 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处
    D. 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E. 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处

  • [单选题]常用吸罐拔罐法中,投火法多用于身体
  • A. 头颈部
    B. 四肢部
    C. 腰背部
    D. 身体侧部
    E. 胸腹部

  • [单选题]用远部取穴法治疗脏腑疾病,首选的穴位是
  • A. 背部腧穴
    B. 腹部腧穴
    C. 肘膝关节以下腧穴
    D. 肘膝关节以上腧穴
    E. 以上都不是

  • [单选题]面瘫的治疗主要以哪些经穴为主
  • A. 手足阳明、手足少阳
    B. 手足阳明、手足太阳
    C. 手足阳明、足少阳
    D. 手足阳明、足厥阴
    E. 手足少阳、手足太阳

  • [单选题]下列各组腧穴中,均在督脉与阳维脉交会处的腧穴是( )
  • A. 风府、百会
    B. 百会、大椎
    C. 大椎、哑门
    D. 风府、哑门
    E. 大椎、脑户

  • [单选题]益母草具有的功效是
  • A. 活血调经,利尿,清热通便
    B. 活血止痛,消癥散结
    C.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D. 活血通经,凉血止血
    E. 活血调经,消癥散结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84v8ng.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