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热传导(heat conduction)、半衰期(half-life)、放射源(radioactive source)、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带电粒子(charged particle)、剂量计(dosimeter)、等剂量曲线(isodose curve)、原子核(nucleus)、各种形式(various forms)、核外电子(extranuclear electron)
[单选题]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任意点的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深度处同一射野的剂量之比,是以下哪一种物理量的定义()
A. 散射最大比(SMR)
B. 射野离轴比(OAR)
C. 组织空气比(TAR)
D. 组织体模比(TPR)
E. 组织最大剂量比(TMR)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60钴放射源的半衰期是5.27年,一个200TBq的放射源经过多长时间衰减到50TBq()
A. 2.14年
B. 5.27年
C. 7.59年
D. 10.54年
E. 21.08年
[单选题]带电粒子入射后,其能量损失主要形式为()
A. 电离、激发和热传导
B. 辐射、对流和热传导
C. 电离、辐射和对流
D. 电离、辐射和散射
E. 电离、激发、散射和各种形式(various forms)的辐射
[单选题]用穿透能力来表示中低能X射线时,通常采用的是()
A. 管电压
B. 半价层(HVL)
C. 半价层(HVL)和管电压
D. 空气中的照射剂量
E. 5cm水深处的吸收剂量
[单选题]对高能的X射线,通常采用辐射质指数来描述射线质,用水模体内不同深度的值来表示定义为()
A. TAR20/TAR10或PDD10/PDD20
B. TPR20/TPR10或PDD10/PDD20
C. TPR10/TPR20或PDD20/PDD10
D. TPR20/TPR10或PDD20/PDD10
E. TPR20/TMR10或PDD10/PDD20
[单选题]源皮距(SSD)是指()
A. 射线源到治疗床面的距离
B. 射线源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
C. 射线源到人体皮肤表面某一点的距离
D. 射线源到人体皮肤表面最近点的距离
E. 射线源到人体皮肤表面最远点的距离
[单选题]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PDD)定义为()
A. 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表面剂量的百分比
B. 射野中心轴上模体表面的吸收剂量与参考点深度处剂量的百分比
C. 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模体最大深度剂量的百分比
D. 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参考点深度处剂量的百分比
E. 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空气中参考点处剂量的百分比
[单选题]模体中散射最大剂量比(SMR)定义为()
A. 射野中心轴上任一点的有效原射线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散射剂量之比
B. 射野中心轴上任一点的散射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有效原射线剂量之比
C. 射野内任一点的有效原射线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散射剂量之比
D. 射野内任一点的散射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有效原射线剂量之比
E. 射野内任一点的散射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散射剂量之比
[单选题]目前人体曲面的校正方法主要有()
A. 吸收剂量测量法、有效源皮距法和等剂量曲线(isodose curve)移动法
B. 组织空气比法或组织最大比法、有效源皮距法和等剂量曲线(isodose curve)移动法
C. 组织空气比法或组织最大比法、有效源皮距法和透射剂量计算法
D. 组织空气比法或组织最大比法、吸收剂量测量法和透射剂量计算法
E. 吸收剂量测量法、有效源皮距法和透射剂量计算法
[单选题]射野挡铅一般具有能够将相应能量的射线衰减95%的厚度,其厚度应该为()
A. 2个半价层
B. 4个半价层
C. 5个半价层
D. 6个半价层
E. 8个半价层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7wz4z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