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4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每日一练冲刺练习(02月06日)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371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巨噬细胞(macrophage)、《金匮要略》(synopsis of the golden chamber)、恢复期(convalescence)、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恐惧心理(fear psychology)、慢性肾炎(chronic nephritis)、急性肾炎(acute nephritis)、不明确(imprecision)、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 [单选题]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的是

  • A.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B.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C.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D. 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
    E. 阴阳相互转化和无限可分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霍乱的症候特点是
  • A. 发热恶寒
    B. 突发呕吐而利
    C. 头痛身疼
    D. 腹满而吐
    E. 脉微细

  • [单选题]《金匮要略》论治血痹"阴阳俱微"的方剂是
  • A. 薯蓣丸
    B. 肾气丸
    C. 黄芪桂枝五物汤
    D. 天雄散
    E. 小建中汤

  • [单选题]湿温,症见寒热往来,寒甚热微,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苔白厚腻浊,病机为湿邪
  • A. 阻遏卫气,表里不和
    B. 湿热秽浊之邪郁伏膜原
    C. 湿邪留恋日久,阳气被伤
    D. 湿热交蒸,困阻中焦
    E. 湿热酿蒸,久成热毒

  • [单选题]外感风寒表证、外感风热表证均可使用的药组是
  • A. 麻黄、桂枝
    B. 紫苏、生姜
    C. 细辛、白芷
    D. 荆芥、防风
    E. 羌活、独活

  • [单选题]既能化痰,又能降肺胃气逆的药物是
  • A. 前胡
    B. 苏子
    C. 白芥子
    D. 白前
    E. 旋覆花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冰片主治病证的是
  • A. 热病闭证神昏
    B. 目赤肿痛
    C. 寒闭神昏
    D. 喉痹口疮
    E. 疮疡肿痛,水火烫伤

  • [单选题]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
  • A. 病理部位出现异常Q波及S-T段斜形上抬
    B. 病理部位出现异常Q波及S-T段水平下移
    C. 病理部位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下上抬及T波改变
    D. 病理部位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上抬及T波改变
    E. 对应导联出现S-T段水平下移及T波倒置

  • [单选题]伤寒的病理特点是
  • A. 全身小血管损害
    B.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
    C. 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和溃疡
    D.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充血
    E. 肝、脾组织病变为主

  • [单选题]伤寒病理改变最显著的部位是
  • A. 肝
    B. 脾
    C. 回肠和空肠
    D. 骨髓
    E. 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

  • [单选题]慢性期的病人由于病程较长、症状固定或反复发作,易出现
  • A. 厌世心理
    B. 揣测心理
    C. 恐惧心理
    D. 冷漠心理
    E. 以上都正确

  • [单选题]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仅有少数慢性肾炎(chronic nephritis)是由于急性肾炎(acute nephritis)发展而来
    B. 其是急性肾炎(acute nephritis)"治愈"后的若干年重新出现慢性肾炎(chronic nephritis)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C. 绝大部分病因不明确(imprecision),可由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直接表现为慢性肾炎(chronic nephritis)
    D. 发病与肾小球血液动力学改变等继发因素无关
    E. 其发病是免疫炎症反应过程

  • [单选题]下列各项,关于脑血栓形成的病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超早期(1~6小时)
    B. 急性期(6~24小时)
    C. 坏死期(24~48小时)
    D. 软化期(2天~3周)
    E. 恢复期(3~4周)

  • [单选题]风寒表证的特征是
  • A. 发热轻而恶风
    B. 恶寒重发热轻
    C. 发热重恶寒轻
    D. 恶寒发热交替
    E. 但发热不恶寒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6z7kog.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