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3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副高)环境卫生(副高)专项练习每日一练(10月10日)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26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哺乳动物(mammalian)、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医疗机构(medical institutions)、急性毒性实验(acute toxicity test)、DNA加合物(dna adduct)、环境质量指数(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平均水平(average level)、特殊需要(special needs)

  • [单选题]急性毒性实验的实验动物首选

  • A. 大鼠和小鼠
    B. 豚鼠
    C. 家兔
    D. 狗
    E. 猴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 A. 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B. 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C.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D. 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E. 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多选题]碱基损伤包括
  • A. 二聚体的形成
    B. 平面大分子嵌入DNA分子
    C. DNA加合物(dna adduct)的形成
    D. 碱基的化学结构改变或破坏
    E. DNA-蛋白质交联物的形成

  • [单选题]如果孕妇孕期暴露于某因素与出生婴儿神经管畸形的相对危险度为3,意味着
  • A. 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孕妇的0.3倍
    B. 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孕妇的3倍
    C. 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比非暴露组孕妇大0.3倍
    D. 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比非暴露组孕妇大3倍
    E. 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孕妇的2倍

  • [单选题]下列哪项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论述是正确的
  • A. 使用社区人口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有利于结论外推
    B. 来自医疗机构的病例代表性强
    C. 匹配是使对照组在研究因素上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D. 采用个体配比的1∶K法时,K值越大越好
    E. 同时探索多个因素时,以它们之中最大的OR值估计样本的含量为宜

  • [单选题]在A、B两组人群中进行筛选,假定筛选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已知的,A人群患病率为10%,B人群为1%,则下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
  • A. A人群阳性结果者中假阳性者所占比例低于B人群
    B. A人群阳性结果者中真阳性的比例低于B人群
    C. A人群中可靠性高于B人群
    D. A人群中特异度低于B人群
    E. A人群中灵敏度高于B人群

  • [单选题]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 A. 影响范围广
    B. 多产生慢性危害
    C. 对机体健康危害呈多样性
    D. 多呈多因素联合作用
    E. 以上都是

  • [单选题]为防止絮凝体破碎,平流式沉淀池进水区的流速多采用( )
  • A. 0.1m/s
    B. 0.3m/s
    C. 0.5m/s
    D. 0.05m/s
    E. 0.005m/s

  • [单选题]接触化妆品数天后局部出现皮炎症状,最可能是( )
  • A. 化妆品引起的皮肤感染
    B. 刺激性接触皮炎
    C. 变应性接触皮炎
    D. 化妆品碱性过高
    E. 光毒性皮炎

  • [单选题]下列哪个方法计算得出的统计值可以反映各污染物的平均水平(average level)及其离散程度、超标倍数和频率、浓度的时空变化等( )
  • A. 数理统计法
    B. 模糊综合评判法
    C. 密切值法
    D. 环境质量指数(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E. 灰色聚类法

  • [单选题]下列对记账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简便,快捷
    B. 适用于大样本调查
    C. 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
    D. 与称重法相比不够精确
    E. 主要用于研究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

  • [多选题]工业有害废渣的处理措施有 ( )
  • A. 固化法
    B. 焚烧法
    C. 化学和生物处理法
    D. 安全土地填埋
    E. 回收和利用

  • [多选题]从治法包括( )
  • A. 寒者热之
    B. 寒因寒用
    C. 通因通用
    D. 用寒远寒
    E. 热因热用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6z68z0.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