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患者,男性,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761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全口义齿(complete denture)、第三磨牙(third molar)、根尖切除术(apicoectomy)、髁导斜度(condylar guide inclination)、切导斜度(inclination of incisal guidance)、牙尖斜度(cusp inclination)、血常规检查(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髁道斜度(condyle path inclination)、前伸运动(protrusive movement)、深牙周袋

  • [单选题]患者,男性,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前伸运动(protrusive movement)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诊断为前伸?不平衡。

  • A. 关于前伸髁道斜度(condyle path inclination)的测定,不正确的描述是()A.髁道与平面的夹角称髁道斜度(condyle path inclination)
    B. 测定原理根据Christensen现象
    C. 在正中颌位记录完成后测定
    D. 通常需测3次,取接近的2次均数
    E. 测定时,可放置烤软的蜡片于下颌托平面上
    F. 患者下颌约前伸6mm,然后上、下颌托闭合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女,42岁。口腔糜烂3个月。有长期失眠史。体检:左颊黏膜、左舌腹散在分布白色条纹,呈树枝状,黏膜充血、糜烂,触诊柔软。
  • A. E

  • [单选题]患者,女,13岁,凸面型,鼻唇角正常,面下1/3稍短,颏唇沟深。前牙Ⅲ度深覆?,覆盖5mm,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上颌拥挤6mm,下颌拥挤6.5mm。
  • A. A

  • [单选题]60岁,男性,舌背白色斑块1年,无疼痛。查体:舌背中份可见2cm×2cm大小白色斑块,略高出黏膜表面,触之稍粗糙,周围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 A. D

  • [多选题]患者,女性,37岁,5天前出现右下后牙持续性疼痛,现觉牙体浮动,不能咀嚼。检查:全口牙列色灰暗,?面局部釉质缺损,远中邻?面可见银汞充填物,边缘密合,Ⅰ度松动,叩痛明显,颊侧牙龈红肿,有触痛,无明显波动感。
  • A. 针对该牙可采取的应急处理方式包括()A.拔除患牙
    B. 调磨改
    C. 开髓引流
    D. 切开排脓
    E. 消炎止痛
    F. 牙髓失活
    G. 龈下刮治
    H. 根尖切除术
    I. 牙半切
    J. 针刺止痛

  • [多选题]患者,男性,45岁,右上后牙突发搏动性疼痛,牙龈出血,发热。口腔有异味。有长期吸烟史。口腔检查显示颊侧牙龈红肿、光亮,且有波动感,有深牙周袋,牙体有叩痛和Ⅰ度松动,无明显龋蚀。
  • A. 假如X线片示牙槽骨嵴吸收,牙髓活力测验正常,应采取的治疗包括()A.无望保留的牙,控制急性炎症后拔牙
    B. 自牙周切开引流
    C. 抗生素治疗
    D. 调
    E. 根管治疗
    F. 控制急性炎症后进行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包括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
    G. 控制急性炎症后进行手术治疗

  • [多选题]患儿,男性,8岁,因左下后牙进食痛、咀嚼痛1周就诊,有牙龈反复肿痛史,临床检查显示:远中邻面龋,近中邻?面龋坏,和间食物嵌塞,探及穿髓点,无探痛,颊侧牙龈红肿,叩痛。探酸,无叩痛,牙龈无红肿。临床检查后对患牙进行X线检查。
  • A. ['['若在拔除同时,患儿和均广泛龋坏,牙根吸收明显,无法保留需拔除,为保持、、间隙,可以制作的间隙保持器有()

  • [多选题]患者,男性,40岁,2周前拔除埋伏阻生的左下第三磨牙,拔牙后自觉张口受限,患者有右侧咀嚼习惯,就诊时被诊断为"拔牙后反应"给予消肿、消炎治疗,张口度不但未改善,反而日益加重。口腔检查:张口度0.5cm,拔牙创愈合良好,左侧翼内肌有深压痛,血常规检查(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见白细胞9.8×109/L,中性粒细胞78%。
  • A. A, C, D

  • [单选题]患者,男性,75岁,全口义齿初戴3周,诉咀嚼时义齿不稳,检查见前伸运动(protrusive movement)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诊断为前伸?不平衡。
  • A. 如在试戴时发现前伸运动(protrusive movement)时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时,为取得平衡,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加大前牙覆
    B. 加大切导斜度
    C. 减小髁导斜度
    D. 增大髁导斜度
    E. 换牙尖斜度小的后牙
    F. 调整长轴使颈部向后倾斜
    G. 调整排列,使颊尖连成的曲线突度更明显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5k6g04.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