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消极因素(negative factor)、积极因素(positive factors)、客观性原则(objective principle)、教育性原则(educational principle)、神学目的论(divinity teleology)、道德判断力(moral judgement)、每一个学生、“好孩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interpersonal harmonious)
[单选题]它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反应,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客观指标。这反映的是()
A. 道德情感
B. 道德认识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动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德育评价的原则的是()
A. 教育性原则
B. 主观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单选题]德育过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A.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
B. 德育方法
C. 德育网络
D. 德育评价
[单选题]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是()
A. 实践性
B. 独立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单选题]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同时要根据他们个体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条德育原则是()
A. 知行统一
B.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D. 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单选题]强调个人价值的权威性和独特性,认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价值,使他们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体,实现道德上的自由或自治。这是德育的()
A. 神学目的论
B. 个人中心目的论
C. 社会中心目的论
D. 教师中心目的论
[单选题]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关心()
A. 个体内部的冲动、思想、感情
B. 外显的行为
C. 道德判断力(moral judgement)的发展
D. 隐性课程的设计
[单选题]根据柯尔怕格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阶段(1)的儿童是()
A. 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 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
C. 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interpersonal harmonious)一致(成为“好孩子”)为定向
D. 以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为定向
[单选题]着重于传授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识能力,这是哪一种德育课程()
A. A、隐性德育课程
B. B、活动性德育课程
C. C、认识性德育课程
D. D、辅导性德育课程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57xqk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