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2024中医眼科学(正高)试题试卷(6O)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979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白内障(cataract)、继发性青光眼(secondary glauco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柴胡桂枝汤(decoction of bupleurum and cinnamon)、疏肝解郁(relieving liver qi stagnation)、牵牛子(kaladana)、乌头赤石脂丸、主要症状(main symptoms)、房水循环、阴雨天(those opened)

  • [多选题]牵牛子的功效是

  • A. 去积
    B. 逐水
    C. 平肝
    D. 泻下
    E. 杀虫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多选题]缠腰火丹的治疗原则为
  • A. 泻火解毒
    B. 清利湿热
    C. 活血化瘀
    D. 疏肝解郁
    E. 补益心脾

  • [多选题]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
  • A. 角膜水肿
    B. 眼球萎缩
    C. 前房变浅或消失
    D. 继发性青光眼
    E. 色素膜炎

  • [多选题]眼压高低主要取决于房水循环中的哪些因素( )
  • A. 睫状突生成房水的速率
    B. 葡萄膜巩膜通道的大小
    C. 上巩膜静脉压
    D. 前房角的宽窄
    E. 房水通过小梁网流出的阻力

  • [单选题]对《灵枢·决气》中"六气"的错误描述是
  • A.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B.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C. 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D. 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气
    E.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 [单选题]水逆证的主要症状(main symptoms)
  • A. 脉浮或浮数、微热消渴
    B.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C. 消渴或烦渴、干呕
    D. 小便不利、气上冲胸
    E. 心下痞、少腹满

  • [单选题]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 A. 桂枝甘草汤主之
    B. 桂枝汤主之
    C.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D. 附子汤主之
    E. 柴胡桂枝汤主之

  • [单选题]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应采取什么方法处理
  • A. 竹叶石膏汤主之
    B. 栀子豉汤主之
    C. 黄连阿胶汤主之
    D.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E. 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 [单选题]少阴病中出现"自利而渴"的机理是
  • A. 少阴下利,阴津受伤
    B. 少阴热化,伤津耗液
    C. 少阴病阴阳俱虚,阴津不足
    D. 寒侵少阴,真阳受困,津不上承
    E. 少阴阳虚,水气内停

  • [单选题]患者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每逢阴雨天(those opened)加重,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应选用
  • A. 桂枝附子汤
    B. 白术附子汤
    C. 甘草附子汤
    D. 乌头赤石脂丸
    E. 桂枝芍药知母汤

  • [单选题]妇人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而致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此证称
  • A. 胞阻
    B. 阴吹
    C. 转胞
    D. 陷经
    E. 正喧

  • [单选题]"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应用何方主之
  • A. 小半夏汤
    B. 五苓散
    C. 真武汤
    D. 苓桂术甘汤
    E. 肾气丸

  •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仲景提出的消渴病病机( )
  • A. 肺胃热盛
    B. 胃热亢盛
    C. 肾气亏虚
    D. 肝气郁结
    E. 湿热下注

  • [多选题]呕、吐、哕共同的病机是( )
  • A. 胃失和降
    B. 肝克脾土
    C. 肝郁气逆
    D. 气逆于上
    E. 肝胃不和

  • [单选题]下列症状中,哪一项不是热与血结证出现的
  • A. 少腹坚满,按之疼痛
    B. 小便自利,口干漱水不欲咽
    C. 大便色黑或结
    D. 神志如狂或时清时乱
    E. 身体灼热,吐衄发斑

  • [多选题]运用温病通下法的注意点是:( )
  • A. 里未成实者,不可妄用
    B. 里实严重者不可投用
    C. 正虚者,应攻补兼施
    D. 津枯肠燥者,忌用通腑泄热法
    E. 下后邪气复聚,再下应慎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56r70z.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