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24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代码:327]模拟试题117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600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小柴胡汤(minor bupleurum decoction)、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病原体(pathogen)、扶正祛邪、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肺吸虫(lung fluke)、适用于(suitable for)、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 [单选题]下列适用于(suitable for)“扶正祛邪并用”治法的是

  • A. 邪盛正未衰
    B. 正虚邪不盛
    C. 邪实正虚但补之易留邪
    D. 正虚邪实但尚能耐攻
    E. 正虚邪实但泻之易伤正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水泉不止”是由于
  • A. 肾不化气
    B. 肝失疏泄
    C. 肺失宣降
    D. 膀胱不藏
    E. 气化失常

  • [单选题]《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者,病所属的是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 [单选题]下列诸证,不宜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是
  • A.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B.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C.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D. 太阳病转入少阳,胁下硬满,但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紧者
    E. 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

  • [单选题]大头瘟的致病因素是
  • A. 风温时毒
    B. 风热时毒
    C. 风热病邪
    D. 温热病邪
    E. 湿热病邪

  • [单选题]可用于肝气郁滞之胁肋作痛,又可用于食积不化的药物是
  • A. 青皮
    B. 陈皮
    C. 柴胡
    D. 川楝子
    E. 香附

  • [单选题]活血行气止痛作用强,研末服即有效的药物是
  • A. 三七
    B. 延胡索
    C. 郁金
    D. 虎杖
    E. 自然铜

  • [单选题]麻黄根与浮小麦共同的功效是
  • A. 止泻
    B. 止咳
    C. 止遗
    D. 止汗
    E. 止血

  • [单选题]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最有意义的是
  • A. 少腹硬满或不满
    B. 口渴引饮或不渴
    C. 小便自利或不利
    D. 大便泄泻或秘结
    E. 脉象浮数或浮缓

  • [单选题]目前中国人咯血的常见原因是
  • A. 肺结核
    B. 肺吸虫(lung fluke)
    C. 肺梗死
    D. 肺淤血
    E. 肺癌

  • [单选题]可出现脉压增大的疾病是
  • A. 动静脉瘘
    B.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C. 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D. 胸腹动脉型大动脉炎
    E. 肾上腺皮质肿瘤

  • [单选题]甲型肝炎病毒具有哪些特点
  • A. 是DNA病毒
    B. 黑猩猩和狨猴易感,但不能传代
    C.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易形成慢性携带
    D. 在细胞培养中HAV引起细胞病变
    E. 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 [单选题]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及生化改变。此种表现属于
  • A. 病原体被清除
    B. 病原携带状态
    C. 显性感染
    D. 隐性感染
    E.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 [单选题]冠心病患者中有一种特征性的行为模式被称为
  • A. A型行为类型
    B. B型行为类型
    C. C型行为类型
    D. D型行为类型
    E. E型行为类型

  • [单选题]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模式最适合于
  • A. 急性病人
    B. 绝症病人
    C. 慢性病人
    D. 重症病人
    E. 精神病人

  • [单选题]预防医学是研究
  • A. 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B. 个体与群体的健康
    C. 人群的健康
    D. 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E. 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56lwyl.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