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下面是某初中教师在讲授《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的教学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61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必典考网发布"下面是某初中教师在讲授《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的教学"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必典考网初中教师资格频道。

  • [多选题]下面是某初中教师在讲授《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再仔细看看《清明上河图》的第一页,与前代相比,宋代的“街市”还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商店的铺面上都有用于招徕顾客的招牌和幌子。招牌最初是一种无字的布帘,以后帘上逐渐题了店铺名号,继而又被题了文字的木牌代替,多用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字号,也可称为牌匾。“幌子”原指窗帘、帷幔,古时酒店用布旗招徕顾客,所以酒旗也称“幌子”。后来加以引申,凡商店门面上展示的标志,统称为“幌子”,主要表示经营商品的类别或不同的服务项目,也就是行标。商店一般多用实物、装载实物的工具或实物模型做“幌子”,也有以灯具、旗帘和文字牌匾为幌子的。你们从《清明上河图》中看到了哪些招牌和幌子呢? (师生共同查找,并分享自己找到的招牌和幌子的名称) 师:据统计,除景物的遮挡外,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北宋城市经济中广告文化的发达由此可见一斑。商家用招牌和“幌子”做广告的策略,具体源于何时,并无统一说法,但从唐代陆龟蒙“小炉低幌还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的诗句来看,不晚于唐代,招牌和“幌子”已经出现。但如此的普及,还是北宋以后的事情。而这也是北宋城市经济与汉唐相比,在经营手段方面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师: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正店”两字旁边,大门上面的是什么呢? 生1:两个灯箱广告。 师:刚才说到《清明上河图》中有灯箱广告4块,其中就有这两块。问题在于:你做广告就得了,为什么非得采用灯箱的形式呢?换句话说,这灯箱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2:应该是店主人为在夜间招徕顾客用的。 师:很对,这可以说就是夜市广告。由此,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北宋城市经济中,夜市的营业时间问题。在北宋以前,夜市往往为官府所禁止。入宋后,东京城夜市日益兴旺,政府亦不再禁止…… 问题: (1)请对该教师的做法予以评价。 (2)请谈一谈历史图片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 A. (1)《清明上河图》是研究宋代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的文物资料。它反映了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和市井生活的风貌。该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查找图中宋代街市的变化,使学生进入到历史的场景中。更为重要的是,在讲到图中的店铺、招牌和幌子时,教师不只是进行描述,而是引导学生从中看到当时城市经济在经营行业、经营手段以及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发展,使图中信息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意义。在说到图中的灯箱时,教师不是孤立、静止地去看待这一历史信息。他先是提出为什么要用灯箱的形式,使学生联想到是夜间用于招徕顾客的;接着他从灯箱引申到夜市,再由夜市来看经营时间的变化。这样一来,将授课所需要的各项信息衔接起来,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完整性和连贯性。 (2)在历史学习中,历史图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历史图片教学有诸多优点,如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感知历史,增加对历史的体验;有助于学生通过历史思维,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等等。但是,在运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只是单纯地为用图片而用图片,或是就图片讲图片,而应引导学生从图片资料中发现历史的发展变化。同时,教师还应将图片资料中的信息还原到历史的实际当中去,使信息更贴近历史,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感受。

  •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反映了人格的( )
  • A. 独特性
    B. 功能性
    C. 综合性
    D. 稳定性

  • [单选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A. 巩固与保持知识
    B.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 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 [多选题]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主要内容。( )
  • A. ×

  •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3kmgp.html
  • 推荐阅读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