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动态平衡(dynamic equilibrium)、间隔时间(interval time)、不均一性(heterogeneity)、隐匿性(concealed)、心电图改变(electrocardiogram changes)、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心脏病患者(cardiopath)、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单选题]关于心房颤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心房颤动是一种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分为急性心房颤动和慢性心房颤动
B.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有折返学说和驱动学说
C. 心房颤动均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cardiopath)
D.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
E.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颤动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有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下列中哪项是错误的()。
A.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常在100~150次/min之间,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心室率在150~240次/min之间
B.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QRS时限>0.12秒,而窦性心动过速的QRS时限<0.12秒
C. 窦性心动过速时的心室律可有不齐,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室律绝对匀齐
D. 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逐渐加快、逐渐减慢,而阵发性窒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终止
E.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P波与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形态不同
[单选题]以下为变异型心绞痛可出现的心电图改变(electrocardiogram changes),但应除外()。
A. ST段抬高伴T波高耸
B. 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
C. 可出现R波增高、变宽
D. 可伴有心律失常
E. 一过性Q波
[单选题]QT间期离散度常用来反映()。
A. 局部心肌有缓慢传导
B.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之间内在的动态平衡失调
C. 心室除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
D. 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
E. 心室肌除极时膜电位偏离静息电位的程度
[单选题]1999年,ACC/AHA建议将“3个1”标准中两次ST段事件之间间隔时间改为()。
A. ≥1分钟
B. ≥2分钟
C. ≥3分钟
D. ≥4分钟
E. ≥5分钟
[单选题]下列关于窦性心律不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常见于正常健康人
B.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常见于正常健康人
C. 窦性心动过缓者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D. 窦房结内游走心律时可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E. 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
[单选题]Einthoven定律是指()。
A. I=VL-VR
B. I+Ⅲ=Ⅱ
C. Ⅱ=VF-VR
D. Ⅲ=VF-VL
E. aVR+aVL+aVF=0
[单选题]交感神经兴奋可产生以下效应,但除外()。
A. 心率加快
B. 传导速度加快
C. 不应期延长
D. 冠状动脉扩张
E. 心肌收缩力增强
[多选题]干扰性PR间期延长见于()。
A. 发生较早的房性期前收缩
B. 房性心动过速
C. 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
D. 隐匿性希氏束期前收缩或分支性期前收缩引起的"伪一度房室阻滞"
E. 以上都不是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3jje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