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持续性(persistence)、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脑脊液检查(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反射亢进、退伍军人(veterans)、纤维组织(fibrous tissue)、华支睾吸虫虫卵、明显变化(significant change)、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双下肢无力
[单选题]最常用于确诊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的实验室或辅助检查是()
A. 血常规
B. 胃镜检查
C. 粪便查虫卵
D. 血清特异性抗原或抗体
E. B超检查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确诊华支睾吸虫病的常用实验室检查是()
A. 血常规
B. 肝功能
C. 粪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
D. 血清特异性抗体
E. B型超声
[单选题]确诊蛲虫的诊断依据是()
A. 驱虫治疗有效
B. 家中有蛲虫患者
C. 特异性抗体阳性
D. 典型症状
E. 发现虫卵或成虫
[单选题]患者女,30岁,因“上腹部胀痛1个月余”来诊。查体:腹部膨隆,肝肋下2~3cm,脾肋下4cm,肝、脾区轻压痛,移动性浊音(-)。腹部B型超声和腹部CT均提示肝、脾巨大囊肿。行脾切除及肝囊肿剥离术,术中见脾下极有一囊肿,表面光滑,肝右叶后方有1包块,周围与膈肌、横结肠粘连较重。肝内吸出黄白色胶泥样物约350ml,脾内吸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约200ml。镜检:囊肿含角质层及生发层结构,并可见原头蚴,内有吸盘及头钩,肝囊肿壁可见钙化,坏死;脾囊肿壁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嗜酸粒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囊肿周围脾组织萎缩。病理诊断为:肝、脾包虫病。
A. C
[单选题]患者男,50岁,因“右上腹持续性疼痛1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3d”来诊。有与牧犬接触史。查体:腹式呼吸减弱,右上腹轻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肝区可触及10cm×13cm囊性包块。胸、腹部CT:肝内巨大囊肿、右肺下叶囊性病变。腹部B型超声:肝右叶囊性肿物,结合临床,考虑肝包虫病。胸部B型超声: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胸部X线片:右肺下野见一巨大近圆形密度增高影,右肋膈角模糊。初步诊断:肝包虫病,右肺占位。手术中肝和肺各取出乳黄色包虫囊。镜检:囊肿含角质层及生发层结构,并可见原头蚴。术后诊断:肝、肺合并巨大包虫病。
A. D
[单选题]患者男,47岁,退伍军人,因“背痛2年余,加重伴下肢无力1个月”来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背痛,初期疼痛能自行缓解,后疼痛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行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未予诊断。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当地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对症处理,症状未见改善,反而逐渐加重,出现肋弓以下感觉障碍,双下肢肌张力高,双侧膝跳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患者曾在青海服役多年,有家畜接触史。胸部X线片:T6右侧椎弓根破坏,椎体塌陷压迫脊髓。胸椎MRI:T6椎体右侧有一软组织包块,T6椎体破坏,前方塌陷压迫脊髓。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第6胸椎右侧多个白色的囊泡状肿物;病理:见包虫的头节、生发层等结构。诊断:胸椎骨包虫病。
A. D
[单选题]男,37岁,侨居日本,近一年来感觉右下肢麻木,乏力,逐渐累及左下肢,近一个月不能行走。爱吃生鱼片和不熟牛排。查体:胸4水平以下感觉障碍,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脑脊液检查:细胞数9.0×106/L,单核细胞90%,嗜酸性粒细胞10%;血常规:WBC6.6×109/L,嗜酸性粒细胞11%。
A. D
[多选题]患者男,42岁,因“肝区胀痛1年余,间断咳嗽1个月”来诊。体重无明显变化(significant change)。查体:肝区可触及一包块,达右肋缘下6cm,质地如软骨,边界清,表面不平,移动性浊音(-)。
A. A, B, C, D, E, F, G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0kvl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