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中共十四大、根本出发点(basic point of departure)、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明成祖朱棣、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共十六大(the sixteenth cpc national congress)、日内瓦会议(geneva conference)、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斯大林模式”、中苏关系恶化
[单选题]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查看答案&解析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C.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单选题]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 推行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
B.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单选题]日内瓦会议(geneva conference)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 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 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 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 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单选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单选题]“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A. 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 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C. 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
D. 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单选题]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 中共十三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本文链接:https://www.51bdks.net/show/033r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