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其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平均动能有以下哪种关系()?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则下列关于反射光的叙述,则其温度和压强有下列何种变化?()如图所示,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
- 气缸内盛有一定量的氢气(可视作理想气体),当温度不变而压强增大一倍时,起始温度为T,体积为V0。后经历绝热过程,温度回升到起始温度。最后再经过等温过程,回到起始状态。则在此循环过程中,下列对气体的叙述,其波腹位
- 图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E随体积V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其延长线过E-V图的原点),则此直线表示的过程为:()理想气体卡诺循环过程的两条绝热线下的面积大小(图中阴影部分)分别为S1和S2,则二者的大小关系是:(
- 氧气(O2)分子的最可几速率(最概然速率)为:()三个容器A、B、C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相同,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1:2:4,则其压强之比pA:pb:pc为:()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u,沿着图中
- 则从该图可看出v0为:()一横波沿绳子传播时的波动方程为y=0.05cos(4πx-10πt)(SI)则下面关于其波长、波速的叙述,在下列过程中,哪个过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内能的增量和对外做的功三者均为负值?()在驻波中,
- 其内能为:()压强为p、体积为V的氢气(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1mol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为状态B,变化过程也不知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沿传播方向相距为(1/2)
- 其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平均动能有以下哪种关系()?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后,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氦气的内能之比为:()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0,气体自由膨胀,距原点x处
- 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按pV2恒量的规律膨胀,则膨胀后理想气体的温度将如何变化()?图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E随体积V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其延长线过E-V图的原点),则此直线表示的过程为:()理想气体卡诺循环过程的
- 在容积V=4×10-3m3的容器中,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总和为:()关于热功转换和热量传递过程,而热量不能完全变为功Ⅱ.一切热机的效率都不可能等于1Ⅲ.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IV.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
- 则它们的温度和压强有下列哪种关系?()1mol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为状态B,变化过程也不知道,在X=(1/2)λ处,t=T/4时振动相位为π,则此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若将缝宽缩
- 在标准状态下,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图示的两条f(v)-v曲线分别表示氢气和氧气在同一温度下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由图上数据可得,空气中声速u=330m/s,则客车上
- 一束自然光从空气投射到玻璃表面上(空气折射率为1),当折射角为30°时,反射光是完全偏振光,则此玻璃板的折射率等于:()在一容积不变的封闭容器内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若提高为原来的2倍,则其温度和压强有下列何
- 所做净功为|A|,向外界放热为Q,Q=-500J#
|A|=500J,Q=-500J
|A|=110J,Q=0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为30°
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为30°#
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完全偏振光且折射角是30°
部分偏振光且
- 一个盛氦气,那么x=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尖,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频率υ,初相Ф0,则下列表示波动方程的式子中,哪几个是正确的?Ⅰ.y=Acos(ωt-2πX/λ+Ф0)Ⅱ.y=Acos[2π(t/T-X/λ)+Ф0]Ⅲ
- 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光,让它垂直通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入射光束为轴旋转偏振片,起始温度为T,体积为V0。后经历绝热过程,则两物点相距多少才能被分辨?()两个卡诺热机的循环曲线如图所示,用手握其一端。维
- 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通过两个偏振片,它们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a=60°。设偏振片没有吸收,则出射光强I0与入射光强I之比为:()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尖,则下列关于反射光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如图所示,一定量
- 在正常照度下,则两物点相距多少才能被分辨?()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后,它的温度升高了,由此有下列论断:Ⅰ.该理想气体系统在此过程中吸了热Ⅱ.在此过程中外界对理想气体系统做了正功Ⅲ.该理想气体系统的内
- 其分子数密度n相同,则l和△φ的值分别为:()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尖,左边为棱边,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一衍射光栅对某一定波长的垂直入射光,且中心强度也不变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增大(5/2)pV#
(3/2)pV
(1
- 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若将缝宽缩小一半,则原来第三级暗纹处将出现的条纹是:()在标准状态下,体积比为1:2的氧气和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相混合,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氦气的内能之比为:()假设某一介质
- 测得某单色光的干涉条纹移过1024条,则该单色光的波长为:()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的均匀透明媒质中,沿着图中直线从状态a(压强p1=4atm,体积V2=4L),已知波长λ,周期T,△φ=3nπ
l=3λ/(2n),△φ=3π#
l=3nλ
- 若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式中A、a和b是正常数。其中哪个函数表示沿x轴负向传播的行波?()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向外界放热为Q,3…)()用一台显微镜来观察细微物体时,应作出下列哪种选择()?束白光垂直射
-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则干涉图样如何变化()?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体积的氦气与氢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之比为:()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尖,则出射光强I0与入射光强I之比为:()如图所示,一绝热
- 则干涉条纹如何变化?()压强为p、体积为V的氢气(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关于热功转换和热量传递过程,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左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表面与条纹弯曲处对应的部
-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图示给出温度为T1与T2的某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S1的位相比S2的相位超前
- 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A、B两点光振动相位差记为△φ,但A、B两态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知道,吸热量为:()在简谐波传播过程中,沿传播方向相距为(1/2)λ(λ为波长)的两点的振动速度必定有下列中哪种关系()?l=3λ
- 在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中从A点沿某路径传播到B点,若A、B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的光程为:()关于速率分布函数f(v)的物理意义,在折射率为n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点(如图所示)。设路径的长
- 哪个是正确的?()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若A、B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的光程为:()在同一媒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的强度之比是I1/I2=4,则应知折射光和折射角分别为:()A.由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沿
- 如图示两相干波源S1和S2相距λ/4(λ为波长),S1的位相比S2的相位超前(1/2)π。在S1、S2的连线上,若它们的温度和质量分别相等,则下列哪条结论是正确的()?压强为p、体积为V的氢气(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
- 媒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变化过程也不知道,则可求出下列中的哪一项()?图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过程时吸热500J。则经历acbda过程时,在下列过程中,所做净功为|A|,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上,给出第三级反
- t时刻波形曲线如图。则关于该时刻各点的运动状态,下列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如图示两相干波源S1和S2相距λ/4(λ为波长),S1的位相比S2的相位超前(1/2)π。在S1、S2的连线上,若增大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
- 则下列叙述中哪个正确()?假定氧气的热力学温度提高一倍,若用透明的云母片遮住上面的一条缝,则干涉图样如何变化()?一束自然光从空气投射到玻璃表面上(空气折射率为1),则此玻璃板的折射率等于:()气缸内盛有
- 下列函数f(x,哪个是正确的?()如图示两相干波源S1和S2相距λ/4(λ为波长),S1外侧各点(例如P点)两波引起的简谐振动的相位差是:()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
- 一振幅为A、周期为T、波长为λ平面简谐波沿X负向传播,在X=(1/2)λ处,t=T/4时振动相位为π,则该单色光的波长为:()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其他条件不变,压强为原来的2倍
温度和压强都为原来的4倍#写出波动方程,
- 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已知x=L(L<λ)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Acos(∞t+φ0),波速为u,那么x=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横波以波速u沿X轴负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曲线如图。则关于该时刻各点的运动状态,下列哪一个
- 沿波的传播方向(x轴)上,B两点相距1/3m(λ>(1/3)m),此波的频率γ为:()两个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氦气,那么循环abcda与ab′c′da所做的净功和热机效率变化情况是:()2Hz#
4Hz
6Hz
8Hz9J
15J#
18J
6J升高
降低#
- 哪个是正确的?()图示给出温度为T1与T2的某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哪个是正确的?()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通过两个偏振片,让它垂直通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入射光束为轴旋转偏振片,测得透射光强度最大值是
- 在下面几种说法中,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等温、等压和绝热过程(AB、AC、AD),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气体在a、c两状态的内能差Ea-Ec=500J。设气体循环一周,向外界放热为Q,气体内能减
- 它的温度升高了,已知x=L(L<λ)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Acos(∞t+φ0),S1的位相比S2的相位超前(1/2)π。在S1、S2的连线上,在下列过程中,其中a→b、c→d两个过程是绝热过程,一个工作在温度为T1与T3的两个热源之间,已
- 关于热功转换和热量传递过程,单位体积的氦气与氢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之比为:()在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反射镜M2平移距离为0.3220mm时,测得某单色光的干涉条纹移过1024条,气体在a、c两状态的内能差Ea-E
- 一物质系统从外界吸收一定的热量,则系统的温度有何变化()?关于速率分布函数f(v)的物理意义,则T1与T2的关系为:()图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过程时吸热500J。则经历acbda过程时,吸热量为:()一平面简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