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转运伤员时要尽量做到()、()、快。采煤工作面的再生顶板一般需()的时间压实胶结而形成。A、轻#
B、稳#
C、准A、12个月
B、10个月
C、4—6个月#
- 发生火灾时如果无力扑灭火灾,同时()受到威胁时,要()安全撤退。四不放过原则是指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不放过、()不放过、()不放过、()不放过。“4、3、2、1”中的“3”的具体内容是()A、人身安全#
B、立即#
C
- 综采工作面“三直”指()抽检工作面单体柱的合格率至少不得低于()。A、煤壁直#
B、溜子直#
C、电缆直
D、支架直#A、70%
B、80%#
C、90%
- 双面印号,吊挂在支架顶梁上成一直线,规格200×200mm(牌板上两角45度剪掉,及时了解情况,做好记录和回报工作。灾害预防计划中规定,每()要进行一次反风演习。综采工作面过特殊构造要求,工作面爆破时严格执行《煤矿安
- 任何职工有权拒绝()和()。采煤工作面的金属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在规定服用时间情况下,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好的支柱还必须进行打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打压试验必须是()。平硐开拓形式分为()。《安全生产法》
- 每个上岗职工,必须按时参加(),熟悉(),明确(),了解注意事项。行业标准中综采工作面支架要排成一条直线,其直线偏差不得超过()。中厚煤层工作面伞檐长度达1米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得超过()。对于出现喂料不匀
- 接班时要检查作业地点的()、()的完好情况。如果无力扑灭火灾,同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要()。当发生透水灾害现场有有毒、有害气体时要()带自救器。综采工作面两顺槽超前支护必须保持成排、成行,其直线偏差不
- 下井人员不得穿()衣服,必须佩带()、()。和安全帽。携带火工品人员()乘坐人车。A、化纤#
B、自救器#
C、矿灯#A、可以
B、不得#
C、有条件可以
- 上班前必须检查()证和()作业证是否携带齐全。心肺复苏时的按压速率每分钟约()。A、上岗#
B、特殊岗位#
C、身份A、20~40
B、30~50
C、60~80#
- 水泡泥的优点有()。上班前必须检查()是否携带齐全。矿井标准分总分为()分。什么三级安全教育是()。A、消焰降温#
B、降尘#
C、吸收有毒有害气体#A、上岗证
B、特殊岗位作业证
C、上岗证和特殊岗位作业证#A、1
- 爆破伤人常见的原因有()。在装药地点20米以内,有矿车、煤、矸等物体堵塞巷道断面()以上时,不准装药爆破。罐笼内每人占有的有效面积,应不小于()m2.A、爆破母线短#
B、未按规定处理拒爆#
C、杂散电流引起雷管炸
- 所有上岗人员,都必须经过(),()上岗。初撑力的单位是()。煤电钻必须设有如下保护装置、()。A、培训#
B、持证#
C、安全A、MPa#
B、KN
C、KgA、检漏#
B、短路#
C、过负荷#
D、远距离启动和停止#
- 所有下井人员,必须接受(),不得携带(),携带()物品。()是无色、无味、无臭、无毒的气体。佩戴过滤式自救器时,因外壳碰瘪,不能取出过滤罐,则带着外壳()。A、入井检查#
B、烟火#
C、易燃易爆#A、硫化氢
B、瓦
- 装药前和爆破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严禁装药爆破。质量标准化标准在顶板管理项目中要求综采工作面机道至煤壁顶板冒落高度不得超过()。每组风门不少于两道,风门前后各()巷道支护完好,无杂物,积水和淤泥。行走途
- 伤员搬运的方法有()。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米内风流中瓦斯浓度都不能超过()时,才可人工启动局扇。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检查次数规定低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次,高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次。“一通三防”指
- 两条链的松紧必须一致,在满负荷情况下链子松驰量不允许超过()链环的长度,不得有卡、绊、跳链现象。生产中,若粉磨产品粒度要求较粗时(>200网目),适宜采用的粉磨机是()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筛分过程的因素()。A
- 掘进通风方法分为、()金属摩擦支柱和单体液压支柱的最大支设高度应是()。综采工作面回收中,支架编号齐全,支架压力表齐全,撤架()将仪表统一拆卸。采掘区(队)常用的矿图主要有、()。下列哪些是水灾事故的预
- 处理瓦斯积聚的方法是、()在选煤厂的技术检查车间中,使用得也较多的破碎机是()。A、增加风量稀释法#
B、引导风流排放法#
C、充填置换法#
D、钻孔抽放法#A、颚式破碎机
B、齿辊式破碎机
C、滚筒式破碎机#
D、冲击
- 大巷行走通过各巷口、风门、弯道时必须“()、()、()”。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个安全出口。如有大块炭、矸在破碎机进料口堆积外溢时,应停止()运转。当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立即屏住呼吸,用()口鼻,防止吸
- 人工呼吸主要有()。转载机、破碎机运行中,电动机温度不超过()。根据煤层厚度对开采技术的影响,煤层可分为三类,厚度是1.3-3.5米的煤层为()。灾害预防计划中规定,每()要进行一次反风演习。我国目前基本形成的
- 平硐开拓形式分为()。入厂原煤需破碎至()mm对于出现转子电动机功率不足或配套动力不合适的情况,应当()A、走向平硐#
B、垂直平硐#
C、斜交平硐
D、阶梯平硐#A、100-150#
B、<100
C、<3
D、0.1-0.2A、更换
- 使用自救器时,要匀速()行走,当感到呼吸()时,可放慢行走速度。当听到或感到爆炸声和空气冲击波时,应立即()声响和气波传来方向卧倒。伤员搬运的方法有()。A、快步#
B、困难#
C、容易A、背朝#
B、面朝
C、横朝A
- 《煤矿安全规程》具有下列特点、()煤矿办理“三证”指()。A、强制性#
B、科学性#
C、规范性#
D、稳定性#A、营业证#
B、煤炭生产许可证#
C、采矿许可证#
- 目前使用的单体支柱工作特性有以下几种、()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和使用。产业结构与职业构成的分析可以反映城市的性质、经济结构、现代化水平、城市设施社会化程度、
- 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处理方法包括、()。支架编号由机头向机尾依次排列,双面印号,吊挂在支架顶梁上成一直线,规格200×200mm(牌板上两角45度剪掉,剪切长度50mm);底色为()。A、煤柱支撑法#
B、缓慢下沉法#
C、采空区
- 我国目前基本形成的煤矿适用法律主要有()。对井下烧伤人员为了预防感染()创伤处理。A、安全生产法#
B、煤炭法#
C、矿山安全法#
D、劳动法#
E、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F、煤矿安全规程A、要立即做
B、视情况决定
C、一
- 斜井行走严格执行“()、()”的规定。A、安全作业
B、行车不行人#
C、行人不行车#
- 《煤矿安全规程》的特点是()。采掘工作面常用的矿图有()、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主要巷道平面图。在运输大巷行走必须持有()主管部门颁发的大巷通行证。安全三不生产原则是()。A、强制性#
B、科学性#
C
- 当发生透水灾害现场有有毒、有害气体时要()带自救器。A、视情况
B、立即#
C、不须
- 使用灭火器时,应握住喷头瞄准火源()喷射。瓦斯积聚是指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地点出现局部瓦斯浓度达到(),体积超过()平方米的情况。井下CO最高允许浓度按体积和密度规定分别是多少、()A、根部#
B、周围
C、上部A
- 对溺水者急救时当把溺水者从水中救出,立即送到()、()、()的地方。上猴车双手先握紧吊杆,()脚站稳,()脚先上。采、掘、开工作面都必须使用取得产品许可证的安全等级不低于()级的许用炸药。斜井行走严格执
- 采掘区(队)常用的矿图主要有、()。()必须对监测各采掘头面的监测线路及设备进行仔细巡回检查,每月必须对安全监测设备进行调试、校正。当物料的含水量较高影响筛分作业时,可采用()提高筛分效率。A、主安全煤
- 对触电人员的急救过程中,若伤员心搏停止而呼吸存在,应立即作()。下井人员不得穿()衣服,必须佩带()、()。和安全帽。对于出现喂料不匀使粉碎机转速不稳的情况,应当()对于出现转子电动机功率不足或配套动力不
- 矿压存在是()。作业规程每月至少进行()次复查。人工呼吸主要有()。衡量矿物坚固性的、破碎概率的一个指标是()A、绝对的#
B、不可控制的#
C、相对的A、一#
B、两
C、三
D、四A、口对口吹气法#
B、仰卧压胸法#
- 煤电钻必须设有如下保护装置、()。灾害预防计划中规定,每()要进行一次反风演习。综采工作面过特殊构造要求,液压支架活柱或单体柱活柱不低于()。A、检漏#
B、短路#
C、过负荷#
D、远距离启动和停止#A、月度
B、
- 井下杂散电流的主要来源有()。在进行心脏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急救过程中,按压胸骨速率每分钟约()次。掘进面第一排集中水棚与工作面的距离保持在60-160米,特殊情况下不超过()米。“4、3、2、1”中的“3”的具体内容是
- 安全三不生产原则是()。灾害预防计划中规定,每()要进行一次反风演习。止血方法包括()。煤矿的三大规程指、()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筛分过程的因素()。A、不安全不生产#
B、隐患不排除不生产#
C、规程措施不落实
- 常见过流故障有()。乘坐人车时车辆运行中,()上、下车。“一炮三检”中的“三检”指()A、短路#
B、过负荷#
C、断相#
D、绝缘太低A、可以
B、车速低时可以
C、严禁#A、装药前检查瓦斯#
B、装药后检查瓦斯
C、放炮前
- 安全生产的“三不放过原则”是()。对脊柱损伤的伤员,应该()。人工呼吸的方法包括()。A、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B、事故责任者和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C、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A、硬板担架运送#
B、
- 什么三级安全教育是()。在对顶板埋压人员的急救过程中,要在有经验的带班干部或老工人指挥下,由()进行临时支护,并保证安全退路。综采工作面两顺槽超前支护必须保持成排、成行,其直线偏差不得超过()。A、新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