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BCR断点亚区2多见于下列哪项急变类型()患者男性,45岁,乏力、体重减轻3个月余。体检:脾肿大明显,肝脏中等肿大,胸骨有压痛。血象:Hb78g/L,WBC50×109/L,PLT135×109/L,中性中幼粒细胞11%
- 哪项不是慢淋白血病淋巴细胞的特点()患者男性,乏力、体重减轻3个月余。体检:脾肿大明显,肝脏中等肿大,WBC50×109/L,PLT135×109/L,淋巴细胞6%。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酸酶阳性率明显减低A.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
- CML骨髓象中粒细胞形态异常,晚期可见到下列哪种异常现象()下列不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征的是()A.hiatusleukemiuusB.hiatuserythremiuusC.subhiatuserythremiuusD.faggotcellE.Pelger-血清尿酸增高
巨脾
Ph染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BCR断点亚区2多见于下列哪项急变类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最多见的疾病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变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变#
原单变
原红变
早幼变缺铁性贫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溶血性贫血
失血
- 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象不符合的是()A.急变期仍然按慢性期治疗B.90%以上可查到Ph染色体C.NAP积分最低D.WBC高,脾大为突出特征E.嗜酸、嗜碱性粒细胞易见#A.白细胞数量显
- 左上腹胀伴纳差,消瘦乏力两个月。有轻度贫血貌,胸骨轻度压痛,脾脐下4cm,分类中有较多中晚幼粒细胞。骨髓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改变。WBC增高,达(30~100)×109/L
幼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以成熟小淋巴细胞
- 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2个月余。体检:脾大明显,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胸骨有压痛。外周血白细胞50×109/L,粒细胞占90%,嗜酸性粒细胞6%,嗜碱性粒细胞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PML-RARA融合基因
CAML-AF10融
- 男性,NAP轻度增高。男,40岁,左上腹包块2年余,脾大平脐;检验结果:红细胞2.0×1012/L,血小板40×109/L,分类示原粒细胞0.15,早幼粒细胞0.25,杆状核粒细胞0.12,嗜酸性粒细胞0.08;NAP活力轻度增高
- 下列出现于CML的是()女性,35岁,左上腹胀伴纳差,消瘦乏力两个月。有轻度贫血貌,胸骨轻度压痛,脾脐下4cm,白细胞250×109/L,分类中有较多中晚幼粒细胞。骨髓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改变。PML-RARA融合基因
- 左上腹包块2年余,近半个月高热,全身骨关节疼痛,白细胞300×109/L,血小板40×109/L,分类示原粒细胞0.15,早幼粒细胞0.25,杆状核粒细胞0.12,分叶核粒细胞0.4,形态正常D.可见少量幼淋和原始淋巴细胞E.篮细胞明显增多C
- 左上腹包块3年余,近半个月高热,分叶粒细胞为42%,血小板计数为35×10<sup>9</sup>/L,达(30~100)×109/L
幼淋巴细胞显著增多,>30%
骨髓粒系及红系细胞均明显减少
Ph染色体阴性
骨髓淋巴细胞系高度增
- 男,50岁,低热,乏力,多汗,胸骨有压痛。外周血白细胞50×109/L,大量未成熟粒细胞,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嗜酸性粒细胞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A.乏力、盗汗、消瘦及低热B.脾肿大C.胸骨压
- 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要点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下列哪种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A.周围血涂片找到幼稚粒细胞B.周围血涂片找到幼稚红细胞C.是否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D.Ph染色体阳
- 男性,30岁,伴骨关节疼痛,36岁,体检发现外周血Hb98g/L,RBC3.02×1012/L,WBC51.2×109/L,其中早幼粒细胞2%、中性中幼粒细胞15%、中性杆状核细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9%、嗜酸性粒细胞4%、嗜碱性粒细胞7%、淋巴
- 50岁,低热,多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2个月余。体检:脾大明显,胸骨有压痛。外周血白细胞50×109/L,粒细胞占90%,嗜碱性粒细胞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血清尿酸增高
巨脾
Ph染色体存在
NAP活性降低
白血病裂孔现
- 左上腹包块3年余,近半个月高热,脾大平脐。红细胞计数为2.0×10<sup>9</sup>/L,白细胞计数为350×10<sup>9</sup>/L,早幼粒细胞26%,杆状核粒细胞为14%,分叶粒细胞为42%,血小板计数为35×10<su
- CML早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列哪项不属于CLL的诊断标准()A.明显升高B.正常或稍高C.轻度降低D.中度降低E.重度降低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5×109/L#
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 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男性,50岁,脾大平脐。红细胞计数为2.0×109/L,分类为原始粒细胞14%,早幼粒细胞26%,杆状核粒细胞为14%,分叶粒细胞为42%,>30%
骨髓粒系及红系细胞均明显减少
Ph染色体阴性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的疾病是()患者,男,50岁,食欲减退,体重减轻2个月余。体检:脾大明显,粒细胞占90%,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嗜酸性粒细胞6%,嗜碱性粒细胞4%,积分值常很低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细胞遗传学上的分子标志是()男,40岁,近半个月高热,全身骨关节疼痛,白细胞300×109/L,分类示原粒细胞0.15,早幼粒细胞0.25,杆状核粒细胞0.12,分叶核粒细胞0.4,考虑为CML白血病急变PML-RARA融合基
- 下列出现于CML的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下列哪项核型异常患者预后较好()PML-RARA融合基因
BCR-ABL融合基因#
t(9;11)
t(8;21)
t(15;17)A.+12B.+12伴结构异常C.14qD.13q14E.14q32#
- 脾切除对治疗下列哪一种疾病最有效()女性,35岁,左上腹胀伴纳差,消瘦乏力两个月。有轻度贫血貌,胸骨轻度压痛,脾脐下4cm,白细胞250×109/L,分类中有较多中晚幼粒细胞。骨髓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改变。A.
- 骨髓和外周血中分叶核粒细胞的NAP积分在下列哪种疾病是常呈明显降低()下列哪一项不属于CLL血象特点()严重化脓性细菌感染
淋巴瘤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ML#
再生障碍性贫血A.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B.小淋巴细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