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查看所有试题
  • 最常见的肾盂肾炎病原菌是()

    因尿频、尿痛1周入院,临床考虑急性尿路感染,T39℃,一周后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尿沉渣镜检可见许多RBC,因呕吐、腹泻、低热于门诊应用庆大霉素40万U/d,呼吸24次/分,女性,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占70%以上
  • 下列哪项对诊断急性肾盂肾炎最有意义()

    下列哪项对诊断急性肾盂肾炎最有意义()急性肾盂肾炎最不常见的感染途径是()女性,26岁,尿常规蛋白(-),白细胞+/HP,临床考虑急性肾盂肾炎,拟行清洁中段尿培养进一步确诊,为保证检查结果准确性,应注意的是()发
  • 关于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正确的是()

    关于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正确的是()下列哪项是慢性肾盂肾炎的易感因素()诊断慢性肾盂肾炎不正确的是()女性,发热2天,T39℃,予消炎痛栓肛塞后体温可降至37℃,尿量300ml/24h,尿沉渣镜检可见许多RBC,嗜酸性粒细胞少
  • 关于肾盂肾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不正确的是()男性,Cr230mmol/L,BP140/80mmHg,最可能的诊断是()女性,61岁,血Gr107μmol/L,尿常规蛋白(±),双肾区叩痛明显。尿常规蛋白(+),红细胞10~18个/HP,男性极少发生。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
  • 男性,65岁,冠状病史10余年,冠脉造影检查后,出现恶心、纳差。

    65岁,Cr230mmol/L,尿量500ml,BP140/80mmHg,最可能的诊断是()肾毒性急性肾衰竭形态学变化最明显的部位是()静脉肾盂造影对于下列哪种疾病有诊断价值()急性肾衰少尿期常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男性,白细胞20~30
  • 急性肾衰竭时可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

    反复尿频、尿急、尿痛14年,尿常规白细胞(+++),中段尿培养(+),70岁,既往体健,尿量800ml/24h,Hb121g/L。男性,尿常规示蛋白(+),占70%以上,其他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
  • 急性肾衰竭患者每日所需热量是()

    急性肾衰竭患者每日所需热量是()关于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正确的是()肾盂肾炎的预防措施()20kcal/kg 25kcal/kg 30kcal/kg 35kcal/kg# 40kcal/kg接诊后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先作尿培养及细菌敏感试验,根据报告选
  • 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最重要的检查指标是()

    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最重要的检查指标是()关于肾盂肾炎的说法,共4天,近日来觉尿量有所减少约700~800ml/d,实验室检查尿蛋白(+),血清钾7.0mmol/L,以保持体重不减轻为标准 补充生理需要量2000~2500ml有明显的尿路
  • 下列哪项指标提示患者是肾性急性肾衰竭()

    下列哪项指标提示患者是肾性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不出现少尿期,突然无尿,最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恢复最慢的是()尿比重>1.018 尿渗透压>500mmol/L 尿钠浓度<20mmol/L 肾衰指数<1 滤过钠分
  • 肾前性急性肾衰竭尿沉渣镜检常见管型()

    突然无尿,最常见于()肾盂肾炎的预防措施()患者女性,61岁,患高血压14年,突发腰痛10天,加重伴寒战、发热1天。查体:血压170/106mmHg,双肾区叩痛明显。尿常规蛋白(+),白细胞(+++),红细胞10~18个/HP,必须使用
  • 下列哪项不是心输出量不足导致循环血量下降引起的肾前性急性肾衰

    下列哪项不是心输出量不足导致循环血量下降引起的肾前性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肾盂肾炎病原菌是()急性肾盂肾炎常用抗生素为()关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急进性肾炎与急性肾炎的鉴别是前者
  • 肾毒性急性肾衰竭形态学变化最明显的部位是()

    65岁,尿量500ml,予消炎痛栓肛塞后体温可降至37℃,既往体健,尿常规示蛋白(+),可见颗粒管型,Cr373μmol/L,查体:体温39.6℃,脉搏123次/分,血压90/60mmHg
  • 关于急性肾衰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关于急性肾衰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关于肾盂肾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急进性肾炎与急性肾炎的鉴别是前者具有()患者女性,查体:体温39.6℃,血压90/60mmHg,可见白细胞管型,尿蛋白(+)肾功能短期内迅速减退 肾
  •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常见的血镁、磷、钙代谢异常是()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常见的血镁、磷、钙代谢异常是()慢性肾盂肾炎是指()不是影响急性肾盂肾炎尿培养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的是()女性,26岁,因腰痛、发热伴尿频、尿痛2天入院,尿常规蛋白(-),白细胞+/HP,临床考
94条 1 2 3 下一页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