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我国用于实验室认可的准则CNAS/CL02:2006《医学实验室认可准则》等同于ISO/IEC17025
ISO15189#
ISO15190
ISO15195
ISO/IEC17011我国用于医学实验室的认可准则为CNAS/CL02:2006《医学实验室认可准则》,等同于ISO
- 分选速度与细胞悬液中分选细胞的下述哪项直接相关细胞含量#
细胞性质
细胞大小
有否胞膜
单核或多核分选速度与细胞悬液中分选细胞的细胞含量直接相关。一般分析速度为5000~10000;分选速度掌握在1000以下。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icoll分层液法从上而下第二层为血浆层
嗜酸性粒细胞层
单个核细胞层#
嗜中性粒细胞层
红细胞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icoll分层液法从上而下依次为血浆层、单个核细胞层、粒细胞层、红细胞层。
- 羊水是金黄色,提示胎儿窘迫
妊娠前半期
妊娠后半期
过期妊娠
母儿血型不合#妊娠早期羊水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晚期略显混浊。母儿血型不合时,羊水中因含有大量胆红素而成为金黄色。
- 有关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确诊实验为膜蛋白基因分析
红细胞镰变试验
高渗冷溶血试验#
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形态检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确诊试验为高渗冷溶血试验和膜蛋白电泳分析;筛选/排除试验为红细胞
- 关于产单核李斯特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是革兰阳性短小杆菌
25℃培养时有动力,能在4℃生长。
CAMP试验阳性
在血平板上培养没有溶血环#
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呈倒伞状生长产单核李斯特菌在血平板上菌落周围有狭窄的β-溶血环
- 鉴定患者标本中新型隐球菌最有效的染色方法为( )革兰染色法
墨汁染色法#
萋-尼抗酸染色法
镀银染色法
瑞氏染色法新型隐球菌具有宽厚的荚膜,用印度墨汁作负染色镜检时,在黑暗的背景中,可见圆形的透明菌体,为双壁
- 肥达反应用于诊断伤寒沙门菌感染时,其抗体效价为多少时具有诊断价值≥1:40
≥1:80#
≥1:160
≥1:320
≥1:640肥达反应产生凝集时抗体效价≥1:80为阳性,或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作出诊断。
- 下列哪种物质被公认为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血红蛋白
白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三酰甘油
胆固醇血浆中的一些大分子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尤其是长链状结构的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有显著的桥连作用,易
- 下列检测脑囊虫病特异性较高的试验是脑脊液镜检
补体结合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酶联免疫试验#脑囊虫补体结合试验诊断脑囊虫的阳性率可达88%;致敏乳胶颗粒玻片凝集试验诊断脑囊虫的符合率为90%;ELISA法对
- 冷凝集综合征患者的抗体类型为IgM#
IgG
IgA
结合补体
补体冷凝集综合征患者的抗体类型几乎均为IgM,在低于37℃的环境下,可导致冷凝集现象。
- 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最可能的疾病是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胃癌#
结肠息肉隐血试验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普查的一个筛选指标,其连续检测对早期发现结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有重要的价值。
-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不包括脾切除对改善溶血无作用
患者红细胞寿命缩短
脾肿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慢性溶血过程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基因异常所致的遗传性溶血病,多呈常染色体
- 分支杆菌属最突出的特点是无特殊结构
能分支生长
一般不易着色
胞壁含大量脂质#
不产生内、外毒素分支杆菌属细菌胞壁含大量脂质,一般染色细菌不易着色,经加温或延长时间才能着色。
- 白喉杆菌的最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
外毒素#
脂质
菌毛
荚膜白喉棒状杆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大量外毒素可被吸收入血,造成毒血症。白喉毒素有剧毒,可使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产生炎症、渗出和坏死反应。
- 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原理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数量发生改变
氨基酸结构发生改变
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
由亲水胶体转变为疏水胶体#
由疏水胶体转变为亲水胶体抗原抗体结合中,结合力最强的是疏水作用力。蛋白质在疏水
- 酶免疫技术用于样品中物质的定量测定(EIA)是基于酶标记物参与免疫反应
酶催化免疫反应,复合物中酶活性与样品测值呈正比
含酶标记物的免疫复合物中的酶可催化底物成色,其色泽与待测物量相关#
固相化技术的应用,使结合
- 造成血涂片太薄的原因是血滴太大
推片角度太大
推片太慢#
推片边缘不齐
用力不均匀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是指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当然是指只有一个核的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 缺乏下列哪种T细胞,则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或产生低水平的抗体( )辅助性T细胞#
抑制性T细胞
杀伤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调节T细胞
- 类白血病反应可出现原始粒细胞明显增高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
严重贫血
染色体异常
血小板明显增高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成熟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常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骨髓象除了
- 有关CL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好发于老年男性
欧美人群发病率较高
全身淋巴结肿大为其突出体征
肝脾仅轻度肿大
属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突变的克隆性疾病#
- 在荧光显微镜检查中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是抗原荧光染色
抗体荧光染色
补体荧光染色
特异性荧光染色
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检查中,非特异性荧光染色是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问题,可能是某些抗原的自发荧光及
-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由逆转录病毒感染所致
常有骨质损坏
起病后迅速恶化
黏膜出血较常见#
以上都不对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又称巨球蛋白血症,系分泌大量单克隆IgM(巨球蛋白)的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常累及B细
- 凝血过程的三个时期(即三个阶段)是血管收缩期、血小板聚集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
内源性凝血系统作用期、外源性凝血系统作用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
血小板黏附期、纤维蛋白形成期和血栓形成期
凝血活酶形成期、凝血酶形成
- 以下抗原中哪一种属于颗粒性抗原各种蛋白质
各种细胞#
细菌毒素
核酸
免疫球蛋白片段颗粒性抗原主要有细胞、细菌、寄生虫等,可溶性抗原有蛋白质、酶、补体、细菌毒素、免疫球蛋白片段等。
- 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 )急性大出血
脱水血液浓缩
严重心肺疾病#
严重组织损伤
以上均是
- 真菌在微生物中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单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多细胞型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单细胞型微生物和多细胞型微生物#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按形态可分为单细胞型和多细胞型两大类。
- 血平板上能形成双溶血环的细菌是肉毒梭菌
炭疽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
破伤风梭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产气荚膜梭菌株在血平板上可产生双层溶血环,内环完全溶血是由于θ毒素的作用,外环不完全溶血是由于α毒素的作用。
- 下述对骨髓增生性疾病共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无髓外造血现象
以淋巴细胞系统增生为主
各症状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造血功能障碍
脾脏常不肿大骨髓增生性疾病是某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不断地异常增殖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的统称,
- 疑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应注意不放冰箱,保温迅速送检#
置50%甘油盐水中保存送检
冷藏送检
立即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
低温存放过夜疑似流脑的标本因其病原菌是奈瑟菌,对低温抵抗力低而需保温立即送检。
- 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恐水症的病毒是狂犬病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登革热病毒
黄热病毒狂犬病发病时神经兴奋性增高,吞咽或饮水时喉头肌痉挛,又称恐水症。
- 尼曼-匹克病的脂质堆积在什么细胞中粒细胞
单核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浆细胞
嗜酸细胞尼曼-匹克病是由于缺乏神经鞘磷酸酯酶导致神经鞘磷脂不能被水解而大量沉积在单核巨噬细胞内,形成特殊的尼曼-匹克细胞所致。
- 下列有关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双抗体夹心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
用胶体金标记抗原#
首先滴加纯化的抗体试剂(首先用纯化的抗体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
膜中央出现红色斑点即为阳性反应
斑点颜色的深浅
- HIV中特异性最高的蛋白是PRP应检测MIC的药物是包膜糖蛋白(gp120)
包膜糖蛋白(gp41)
核衣壳蛋白(P7)
衣壳蛋白(P24)#
内膜蛋白(P17)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
头孢唑肟
头孢噻肟#
头孢克肟HIV衣壳蛋白P24的特异性最强
- 在流式细胞术的样本前处理和荧光标记抗体反应中,正确的是组织样本可以直接进行检测
使用FITC荧光标记抗体,要求反应pH值<8
FITC的荧光强度强于PE,故对低表达的CD分子应采用FITC标记抗体检测
同型对照抗体作用在于去
- 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要点是下列哪种细菌在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周围血涂片找到幼稚粒细胞
周围血涂片找到幼稚红细胞
是否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Ph染色体阳性#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肉毒梭菌
产气荚
- RDW增大一般说明红细胞( )属于红细胞膜缺陷的贫血大小不均一性#
体积变小
体积增大
染色形态异常
体积不变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丙酮酸激酶缺陷症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分
- 关于积液穿刺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流式细胞仪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包括留取中段液体至普通试管中
厌氧菌培养留取1ml#
结核杆菌培养留取8ml
理学和化学检查各留取3ml
细胞学检查留取1ml流动室和液流系统
温育和比色系统#
- 尿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于尿类固醇、儿茶酚胺等物质测定时,尿标本防腐应选用输尿管
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
膀胱
尿道
肾盂40%甲醛
甲苯
麝香草酚
浓盐酸#
不需要防腐剂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主要是远曲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