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在大陆(或海洋)表面蒸发的水分,重又降落回大陆(或海洋)地面的就地蒸发、就地形成降水的循环过程为()。角度不整合又叫()。大循环#
中循环
小循环
大气水循环假整合
斜交不整合#
不整合
整合
- 碎屑直径>0.5~≤2mm的岩石为()。绝对湿度为某一时刻水汽在空气中的含量,以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表示。报纸版面上的空白具有()。对于采用平硐泄水的矿井,其平硐的总过水能力应当不小于历年最大渗入矿井
- 对矿物、岩石的硬度简便易行的鉴定办法铜片划动者为()。断层的方向与煤层走向近于一致的断层称()断层。沉积岩按物质来源可分为()大类。大多数矿物以()形式存在。井下浮标法观测涌水量的工作方法:选择顺直水
- 水主要的补给来源为()。除无烟煤外,煤的变质程度愈高水分愈()。在地层中,背斜和向斜往往是彼此()的。报纸版面上的空白具有()。《煤矿防治水规定》施行的时间是()。损失率分为()两种。大气降水#
地表水
- 岩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类中,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的单位涌水量q/(L“s-1”m-1)为()。对于采用平硐泄水的矿井,其平硐的总过水能力应当不小于历年最大渗入矿井水量的
- ()是控制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因素。()的煤岩层凸起向上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其中心部分为老岩层,两侧依次对称出露新岩层。矿井煤(岩)层对比图的比例尺一般为()。缓倾斜煤层最小可采厚度为()米。地层之间
- 碎屑直径>0.1~≤0.25mm的岩石为()。岩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
粉砂岩走向线
倾向线#
交面线
水平线
- 地层之间(),是指新老地层之间的沉积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一部分地层缺失,且经历了一次以上的较强烈的地壳运动,故两者的层面是斜交的接触关系。开平煤田是在()生成的。()分布在坚硬、半坚硬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碎
- 绝对湿度为某一时刻水汽在空气中的含量,以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表示。矿区、矿井地面水文地质观测中地表水观测项目,一般情况下,每()进行()次地表水观测;雨季或暴雨后,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相应的观测次数
- 蒸发作用,可分为()、地面蒸发和植被表面蒸发三种形式。主要造岩矿物有()多种。大气蒸发
水面蒸发#
地表蒸发
水气蒸发20
30#
40
50
- 井下浮标法观测涌水量的工作方法:选择顺直水沟,其长度应为水沟宽度的()倍。承压水()不易污染。1-5
5-10#
8-15
D、15-20水温
水质#
水压
水量
- 一定()下空气水汽的含量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之差为饱和差。在沿煤巷掘进的巷道内,稳定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是()。压力
温度#
气压
高度>25~≤50米
>50~≤100米#
>10~25米
≤10米
- 水有臭鸡蛋味是因为老塘积水内含有()味。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分()种。硫化氢#
一氧化碳
甲烷
二氧化碳五
四
三#
二
- 含水层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构造条件和水的补给来源。无烟煤共分()种。降雨量表示在一定地点、一定期间内降雨多少,用()计算。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的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属于()。井下
- 当透水层与隔水层有机的组合以后,具有孔隙、裂隙和溶洞的岩层被()所饱和称含水层。()的补给是潜水主要的补给来源。毛细水
重力水#
固态水
裂隙水大气降水#
地表水
地下水
重力水
- 岩溶水有径流和排泄的()的特征。在沉积岩命名中含量()确定为岩石的基本名称。在沿煤巷掘进的巷道内,稳定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是()。单一性
复杂性#
单向性
双向性<10%
10-25%
25-50%
﹥50%#>25~≤50米
>50~≤100
- 岩溶水的富水性在垂直和水平方面的()。()的煤岩层凸起向上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其中心部分为老岩层,两侧依次对称出露新岩层。煤(岩)层被切断并破坏其连续性,而且两侧的(岩)层发生明显的位移叫()。浮标
- 岩溶水的水动力特征表现为()的各相异性。对于采用平硐泄水的矿井,其平硐的总过水能力应当不小于历年最大渗入矿井水量的()倍;水沟或者泄水巷的标高,应当比主运输巷道的标高低。水力联系#
动力联系
上下联系
与其
- 岩溶水的()、分布极不均一性。煤中碳含量的多少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而()。断裂构造分为断层和()两种。构造复杂程度的共分()类。地层之间的整合接触关系,反映了地壳运动的()。埋藏#
补给
水质
流速增加#
- 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老窑采空区水、断层水、封闭不良的钻孔水、采矿活动造成的()水等。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或近()度的岩层称直立岩层。()在地表分布最广泛。粘土岩碎屑大小
- 承压水()、水量、水质受降雨、蒸发等水文因素影响不显著。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就是地球水圈中的水循环,它反应了()、地下水、地表水三者在数量上和状态上的互相联系与转化关系。日降雨量25~50毫米为()。《煤矿防
- 承压水()不易污染。()°为第三象限称南西区(SW)。含水层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构造条件和水的补给来源。水温
水质#
水压
水量0°--90°
90°-180°
180°-270°#
270°-360°岩性条件#
岩性构造
岩性形态
- 承压水以承受静水压力得名,具有初见水位和()。规程规定矿井开拓煤量可采期不低于()。落差大于巷道高度的断层如何判定落差()。不稳定水位
稳定水位#
较稳定水位
极不稳定水位3~5年#
5~7年
7~10年
10年以上目
- 承压水分布区与补给区()。断裂构造分为断层和()两种。井下突水如何选择逃生路线()。不一致#
一致
完全不一致
完全一致解理
层理
断口
节理#原则上向上山方向逃生
原则上向下山方向逃生
距离井口很近则就近逃生
- ()分布在坚硬、半坚硬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井下水文地质勘探应当遵守下列规定()。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上层滞水采用井下物探、钻探、监测、测试等手段;
采用井下与地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
井下勘探施工作
- ()是指充满两个隔水层或两个相对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不整合常分为()种。由高空水气凝结的细小水滴和水晶,当其重量增大至上升气流不能支持时,从云中降落至地面而为降水,其形式有几种()。()是指
- 埋藏在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为()。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上层滞水
- 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的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属于()。岩层厚度大于1米为()构造。“三带”中接近采空区的是()。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
裂隙水巨厚层状#
厚层状
中厚层状
薄层状A、跨落带#
B、裂隙带
C、
- ()呈固态冻结在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大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急性放射病的病程按时相一般分为()毛细水
重力水
固态水#
薄膜水10~25
25~50#
50~100
﹥100刺激期、潜伏期、极期、恢复期
潜伏期、症状
- ()是指当岩石空隙全部被水饱和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地下水。主要造岩矿物有()多种。钻孔取芯钻进,岩芯采取率:岩石大于()。毛细水
重力水#
固态水
薄膜水20
30#
40
5050%
60%
70%#
80%
- ()是赋存和运动在岩石非饱和带中的一种蒸汽水。节理与煤岩层垂直或()。规程规定矿井回采煤量可采期不低于()。粗砂岩碎屑大小为()mm。一定()下空气水汽的含量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之差为饱和差。能利用
- ()是存在于岩石颗粒组成的细小毛细血管中的水。岩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断裂构造分为断层和()两种。毛细水#
重力水
固态水
薄膜水走向线
倾向线#
交面线
水平线解理
层理
断口
节理#
- 影响地下水的人为因素是()、水利工程、取水工程等。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人工降雨
采矿活动#
人工运河
人工造林走向线#
倾向线
交面线
水平线
- 潜水埋藏深度因地而异,水位、()、水质各地也不一样,受气候、地质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大气降水的补给是()主要的补给来源。蒸发作用,可分为()、地面蒸发和植被表面蒸发三种形式。水压
水量#
水温
流速上层滞
- 潜水埋藏深度因地而异,()、水量、水质各地也不一样,受气候、地质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原则上应以断层、褶皱和岩浆岩侵入等三个因素中复杂等程序的()项为准。无烟煤共分()种。探水线至积水
- 含水层按埋藏条件划分:上层滞水、()、承压含水层。平行不整合又叫()。规程规定矿井回采煤量可采期不低于()。潜水#
裂隙含水层
孔隙含水层
岩溶含水层假整合#
角度不整合
斜交不整合
整合4-6个月#
6-8个月
12
- 含水层按岩石空隙的类型划分:孔隙含水层、()、岩溶含水层。()°为第二象限南东区(sE)。根据规程规定,极不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米。埋藏在可溶性岩石的溶隙、溶槽、溶洞中的地下水为()。()是存在于岩
-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就是地球水圈中的水循环,它反应了()、地下水、地表水三者在数量上和状态上的互相联系与转化关系。矿区、矿井地面水文地质观测中地表水观测项目,一般情况下,每()进行()次地表水观测;雨季或暴
- 降雨量表示在一定地点、一定期间内降雨多少,用()计算。薄煤层的稳定程度主要依据是煤层的()。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可采性指数#
煤厚变异系数
这两个参数
煤层厚度
- 空气的湿度是指大气中水汽的含量,通常以绝对湿度、相对湿度、()三种方法来表示。()是指经勘查工作己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埋藏在可溶性岩石的溶隙、溶槽、溶洞中的地下水为()。《煤矿防治水规定》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