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降雨量表示在一定地点、一定期间内降雨多少,用()计算。()是控制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因素。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地质构造#
岩性条件
岩性形态
充水条件
- 特厚煤层的厚度为()。绝对湿度为某一时刻水汽在空气中的含量,以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表示。地质“三书”必须做到()、原始资料、图纸等数字相符,内容达到要求。<1.3
1.3~3.5
3.5~8m
>8m#含量
百分比
- 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Ⅰ类者定为()。在沉积岩命名中含量()不参与命名。能利用储量分为()和远景储量。Ⅱ类矿井
Ⅲ类矿井
Ⅰ类矿井#
Ⅳ类矿井<10%#
10-25%
25-50%
﹥50%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工业储量#
- 煤层厚度为≤1.3米属于()。薄煤层#
厚煤层
中厚煤层
特厚煤层
- 粗砾岩碎屑大小为()mm。>100#
>10~≤100
>2~≤10
>0.1~≤2
- 在静电引力作用下,气态水分子被牢固地吸附在岩石颗料表面上,形成一层极薄的水膜,称为()。构造复杂程度的共分()类。急倾斜煤层最小可采厚度为()米。吸着水#
毛细水
薄膜水
重力水一
二
三
四#0.5#
0.6
0.7
0.8
- 岩层层面上的倾向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叫()。根据规程规定,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米。在沿煤巷掘进的巷道内,稳定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是()。视倾角
伪倾角
真倾角#
仰角<10
10~25
50~100#
>100>25~≤50米
>5
- 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在煤层中不得少于()米。煤层厚度大于8.0米属于()。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老窑采空区水、断层水、封闭不良的钻孔水、采矿活动造成的()水等。含水层形成必
-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分()种。地层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说明古地理环境()突出的变化。五
四
三#
二有#
没有
连续性
间歇性
- 一般地说,风化带的风化强度愈强,基渗透性()。()°为第三象限称南西区(SW)。特大暴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较强
较弱#
中等
微弱0°--90°
90°-180°
180°-270°#
270°-360°50~100
100~150
150~200
﹥200#
- 在水平面上走向线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即为岩层的()。倾向
走向#
方位
方向
- 根据规程规定,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米。坑道透视仪是用什么探测原理:()。<10
10~25
50~100#
>100地震波
声波
无线电波#
光波
- 煤(岩)层被切割破坏,产生许多裂隙,而裂隙两侧的煤(岩)层没有明显的位移叫()。空气的湿度是指大气中()的含量,通常以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三种方法来表示。承压水()、水量、水质受降雨、蒸发等水文因
- 平行不整合又叫()。假整合#
角度不整合
斜交不整合
整合
- 防水闸门来水一侧15-25m处,加设1道挡物箅子门。防水闸门与箅子门之间,不得停放车辆或堆放杂物。来水时,先关箅子门,后关防水闸门。如果采用双向防水闸门,在两侧各设()箅子门。以下不是岩层的产状要素的是()。1道#
- 由高空水气凝结的细小水滴和水晶,当其重量增大至上升气流不能支持时,从云中降落至地面而为降水,其形式有几种()。1
2
3#
4
- 大气降水的补给是()主要的补给来源。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的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属于()。上层滞水
潜水#
地下水
承压水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
裂隙水
- 角度不整合又叫()。地层之间的整合接触关系,反映了地壳运动的()。特大暴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假整合
斜交不整合#
不整合
整合连续性#
间歇性
剧烈程度
均衡沉降50~100
100~150
150~200
﹥200#
- 中雨是日降雨量为()毫米的降雨。开采动用储量指实际开采动用的()储量。10~25#
25~50
50~100
﹥100A、地质
B、回采
C、工业#
- 在地层中,背斜和向斜往往是彼此()的。象限角不能大于()°。矿级防治水隐患排查一个月排查()次。相连#
断开
独立
闭合90°#
180°
270°
360°一
二#
三
四
- ()是依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中有一项为Ⅲ类,另一项为Ⅰ类或Ⅱ类者定为()。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分()种。A、查明矿产资源
B、推断矿产资源
C
- 《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中厚煤层工作面回采率为()。埋藏在可溶性岩石的溶隙、溶槽、溶洞中的地下水为()。93%
95%#
97%
99%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D、潜水
- 大气降水的补给是()主要的补给来源。损失率分为()两种。上层滞水
潜水#
地下水
承压水A、设计损失率和实际损失率#
B、设计损失率和回采损失率
C、工作面损失率和实际损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