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I、C、M分别代表()牙周组织所能耐受的最大力为()切牙、尖牙、磨牙#
尖牙、前磨牙、磨牙
切牙、前磨牙、磨牙
切牙、尖牙、前磨牙
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咀嚼力
咀嚼效率
最大力#
牙周潜力
力
- 下面对上中切牙唇面形态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咀嚼效率"是指()唇面光滑平坦呈梯形
近中缘与切缘较直
远中角圆钝
唇面有3~4条纵形的发育沟正切龈高度大于近远中高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一定量的食物咀细的程度
- 第一恒磨牙发生时间()下述对上颌尖牙牙冠唇面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胚胎2个月
胚胎4个月#
胚胎5~6个月
新生儿2个月
新生儿5~6个月尖牙唇面形态呈五边形
两条牙尖嵴相交成90°#
唇轴嵴较明显
唇面外形高点在颈
- 对下颌第一前磨牙面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对磨耗的生理意义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呈六边形
颊尖偏向远中
颊舌尖三角嵴相连成横嵴#
近中窝大于远中窝
面上有一远中舌沟['消除早接触、广泛接触
降低牙尖高度,减少
- 从中切牙近中角至的颊尖顶相连成的三角称()牙齿的"外形高点"是指()补偿曲线曲度
切导斜度
髁导斜度
牙尖斜度
定位平面#牙冠各面最高的点
牙体各轴面最突出的部分#
牙冠最突出的点
牙冠邻面相接触的部分
牙体长轴
- 牙颈及牙根表面的淡黄色组织为()上颌横曲线()牙骨质#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髓
髓腔连结两侧上颌同名磨牙的颊尖与舌尖形成凸向下的曲线#
连结两侧同名双尖牙、磨牙、颊舌尖构成凸向下的曲线
可分为前后两段,前段平直,
- 正常混合牙列期是指()牙组织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组织为()2岁半至6岁
6岁左右至13、14岁#
2岁半至13、14岁
13、14岁以后
18岁以后牙骨质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髓
髓腔
- 牙萌出的时间是指哪一个时间()下面对牙齿面横嵴的解释正确的是()牙齿生长时间
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时间#
牙冠在牙槽窝内向外移动的时间
牙冠完全萌出的时间
牙冠萌出2/3的时间['['颊尖和舌尖的两条三角
- 下列对下颌尖牙的牙冠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不包括()A.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短而突B.两条牙尖嵴相交成钝角C.邻面呈三角形D.牙冠倾向舌侧E.近远中牙尖嵴的长度约为2:1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
口
- 正常混合牙列期是指()正常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为()2岁半至6岁
6岁左右至13、14岁#
2岁半至13、14岁
13、14岁以后
18岁以后牙冠#
临床冠
解剖冠
牙颈
牙颈线
- 牙萌出的生理特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上颌侧切牙根颈1/3处横剖面呈()在一定的时间内萌出
按一定的先后顺序
前牙萌出略早于后牙
左右成对的先后萌芽#
一般情况下,下颌牙的萌出略早于上颌圆形
卵圆形#
圆三角形
- 下颌第一磨牙面形态似下列哪种()一侧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的舌肌为()梯形
卵圆形
方圆形
长方形#
斜方形舌横肌
颏舌肌#
舌骨舌肌
茎突舌肌
上纵肌
- 下面对牙冠邻面的解释错误的是()I、C、M分别代表()['前牙接触区的切龈径大于唇舌径
随年龄增长接触点变为接触面
良好接触区可分散力
前牙接触区靠近颈缘部位#
后牙接触区靠近缘部位切牙、尖牙、磨牙#
尖牙、前磨
- 以牙颈部为界的牙冠称为()远中()牙冠
临床冠
解剖冠#
牙颈
牙颈线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下颌第一磨牙颊面沟
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沟正对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的远中
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下颌第一
- 牙冠上的"结节"是指()大部分人下颌可以从牙尖交错位后退少许,这时下颌对于上颌的位置为()牙冠某部牙釉质过分钙化所形成的小突起#
未经磨耗的面的半月形的隆起
牙釉质在唇颊面的横行隆起
牙釉质在牙颈部的呈三角
- 牙萌出的时间是指哪一个时间()关于三叉神经的描述,正确的是()牙齿生长时间
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时间#
牙冠在牙槽窝内向外移动的时间
牙冠完全萌出的时间
牙冠萌出2/3的时间眼神经管理眼球运动及泪腺分泌
- 乳牙钙化的时间为()牙组织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组织为()胚胎2个月
胚胎5~6个月#
胚胎8~12个月
新生儿1~6个月
婴儿7~12个月牙骨质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髓
髓腔
- 正常乳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最长的,可达()关于三叉神经的描述,正确的是()5~6年
10年#
13~14年
18年
终生眼神经管理眼球运动及泪腺分泌
上颌神经为混合神经
眼神经为混合神经
下颌神经为混合神经#
下颌神经运动纤
- 正常乳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最长的,可达()牙周组织所能耐受的最大力为()5~6年
10年#
13~14年
18年
终生['咀嚼力
咀嚼效率
最大力#
牙周潜力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