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查看所有试题
  • 确定补充机械通气每分通气量必须调节的参数是()

    确定补充机械通气每分通气量必须调节的参数是()环甲膜穿刺适用于()关于环甲膜穿刺术说法不正确的是()。女性,在甲状腺次全切除后4h,突感呼吸困难、颈部肿胀,口唇紫钳,护士调节呼吸机相应参数的根据是()呼吸机高压
  • 转运有恶心、呕吐的伤员时,应取()

    转运有恶心、呕吐的伤员时,应取()担架搬运时()气管切开使用的金属内套管,通常多长时间更换一次()。A.平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半卧位 E.头偏向一侧#伤员头部向前,足部向后 伤员头部向后,足部向前# 伤员
  • 因哮喘致呼吸衰竭者在使用呼吸机时,其吸呼、时间比一般为()

    因哮喘致呼吸衰竭者在使用呼吸机时,其吸呼、时间比一般为()结扎止血带时应尽量靠近伤口,选择部位时大腿宜在何处()结扎止血带时应做明显标记,并定时放松,放松间隔时间为()抗休克裤适用于患者收缩压证实气管插管在
  • 在哪种情况下,应慎用气管内插管()

    在哪种情况下,应慎用气管内插管()有关止血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气管内插管留置时间不能超过()。上止血带时,不宜超过多长时间,应每多少小时松开止血带1次()A.颈椎骨折脱位# B.全麻手术 C.呼吸、心跳骤停 D.
  • COPD并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PaO25.33kPa(40mmHg),PaCO10.7kPa(8

    COPD并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PaCO10.7kPa(80mmHg),行机械通气后,下列哪项处理是不正确的()有关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描述,错误的是()气管切开监护时,是由于()。成人行高频通气时,呼吸机的频率为()A.人机对抗较剧时可使
  • 有关包扎的叙述,错误的是()

    有关包扎的叙述,错误的是()使用抗休克裤时()结扎止血带时应尽量靠近伤口,选择部位时大腿宜在何处()有关环甲膜穿刺的护理,错误的是()。创伤患者固定的作用()包扎带分为()A.包扎方向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注意露
  • ARDS患者应选择的呼吸模式为()

    ARDS患者应选择的呼吸模式为()担架转运伤员的缺点是()包扎牢固,应用较广泛的包扎法是()对于准备撤除呼吸机的患者,以下哪种模式适合()使用呼吸机常用的呼吸方式有()A.吸气末正压呼吸 B.呼吸末正压通气# C.间
  • 学龄儿童使用呼吸机,其呼吸频率一般为()

    学龄儿童使用呼吸机,其呼吸频率一般为()搬运颈椎伤伤员时,要注意()使用抗休克裤时()A.12~15次/分 B.35次/分 C.30次/分 D.25次/分 E.20次/分#A.使用硬质担架# B.头部两侧用沙袋固定# C.头部与躯干部呈直线位
  • 上止血带时间不宜超过()

    上止血带时间不宜超过()COPD并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PaO25.33kPa(40mmHg),PaCO10.7kPa(80mmHg),行机械通气后,下列哪项处理是不正确的()因哮喘致呼吸衰竭者在使用呼吸机时,其吸呼、时间比一般为()环甲膜穿刺适用于()搬
  • 有关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描述,错误的是()

    有关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描述,错误的是()关于动脉穿刺的说法,错误的是()为了防止使用呼吸机时气囊压迫气管壁造成缺血坏死,应()水封瓶长管应在液面下()。气管切开使用的金属内套管,通常多长时间更换一次()。某6岁的
  • 关于动脉穿刺的说法,错误的是()

    错误的是()COPD并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PaO25.33kPa(40mmHg),PaCO10.7kPa(80mmHg),行机械通气后,下列哪项处理是不正确的()患者完成锁骨下静脉穿刺后发生气急、发绀、呼吸音减弱可能有()。使用人工呼吸机时,各项参数
  • 关于股静脉穿刺的描述,错误的是()

    关于股静脉穿刺的描述,错误的是()有关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描述,错误的是()在哪种情况下,应慎用气管内插管()确定补充机械通气每分通气量必须调节的参数是()使用抗休克裤时()气管插管病人一般采取()。气管切开术后的护
  • 有关止血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有关止血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下列哪些不是呼吸机高压报警的主要原因有()A.动脉出血首选止血带止血法# B.手术修补是确定性的止血方法 C.止血钳止血应避免盲目钳夹 D.毛细血管出血一般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E.大
  • 关于环甲膜切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环甲膜切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使用容量控制型呼吸机时,压力增高是因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应严格做到()下列哪些不是呼吸机高压报警的主要原因有()包扎带分为()以下哪些参数须在运用呼吸机前设置()与
174条 1 2 3 4 5 下一页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