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设在侧沟内的锚板拉杆应用()保护或改移侧沟。当变更作业方式、内容、地点时,()废除原工作票,签发新的工作票。混凝土A、允许
B、不必
C、可以
D、必须#
- 套管铰环和定位环上的豁口须朝()__安装。受力反方向
- 异侧下锚时,补偿绳不得与()相摩擦。开挖基坑时,弃土远离坑口一般不小于()m。全补偿链形悬挂直线区段一般锚段长度不大于()m。下锚拉线0.3m
0.6m#
0.9m
1.2mA.1500
B.1500
C.1700
D.1800#
- 开口销掰开角度不小于()度,开口处不得有裂纹、折断现象。60
- 同侧下锚时,补偿绳不得与()相摩擦。双环杆
- 动、定滑轮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最高温度下不得小于()m。横向承力索两端绝缘子串外侧钢帽距支柱内缘应不小于400mm,上、下部固定绳两端绝缘子串的瓷裙至支柱内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700mm,带电侧绝缘子裙边距线路中心线不
- 接触网各种支柱,均不得向线路侧和()倾斜。在线岔的交叉点处,正线或重要的接触线要在下方,侧线上下活动间隙为()遇有雨、雪、雾或风力在5级及以上恶劣天气时,一般不进行()作业。受力方向A.1~2mm
B.2~3mm
C.
- 支柱顺线路方向应保持铅垂状态,其斜率不超过()。?接触网冷滑试验顺序()的说法是错误的。V形天窗更换(),可在不停电情况下进行,执行第三种工作票并做好行车防护,不得侵入限界。0.5%A、先区间后站场
B、先正线后
- 锚柱应向拉线方向倾斜,其斜率不超过()。中心锚结绳的弛度应等于或略高于该处承力索的弛度,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接触线()mm以上。1%A、100
B、400
C、300#
D、200
- 支柱翼缘不得有横向、()和纵向裂纹。拉线与地面夹角一般情况为45°,最大不得超过()。斜向A、90°
B、80°
C、60°#
D、50°
- 软定位器的调整螺栓必须采取()措施,调整螺栓的本体框须()于线路。门型软横跨下部定位索距接触线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下列工作中须开具接触网第三种工作票的是()。防松、垂直A.200mm
B.225mm#
C.250mm
D
- 分段绝缘器不应长时间处于()状态,尤其是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时更应在作业结束后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反应系统停车后,高分罐底泵应()。第一、三种工作票有效期不得超过()个工作日。对地耐压、合上隔离开关A
- 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mm。50
- 定位管上定位环的安装位置距定位管根部不小于()mm。接触网带电体距接地体间隙:正常值为300mm,困难值为()mm。电分段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接触线等高点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mm。4
- 软定位器上的定位环距端部的长度为()mm。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一般应安装在距地面()m处。开关、避雷器、吸流变压器及架空地线下锚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Ω。40A、0.5
B、0.8
C、1.1
D、1.4#A、20
B、10#
C、30
D
- 腕臂上的棒式绝缘子钢帽压板在()。上方
- 设有分段绝缘器的接触悬挂,当带电侧悬挂在与相邻股道无绝缘分段的软横跨上时,必须在该处装设一组()电连接器。补偿装置属于接触网的四个组成部分中的()部分。股道A、支柱与基础
B、支持装置
C、接触悬挂#
D、定位
- 接触悬挂非工作支与其他线索交叉处空气间隙小于()mm时,在该处两者间装设一组电连接器。单开道岔160km/h及以下区段安全值,两接触线应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1085mm间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mm。接触网
- 夹板式三螺栓电连接线夹安装时应从()螺栓开始依次交替逐渐拧紧至标准力矩。以下哪项不属于定位装置:()。中部A.定位管
B.定位器
C.斜腕臂#
D.定位环
- 操作手扳葫芦时,对于15kN的手柄往复摇动一次,钢丝绳最大行程为()mm。跨桥线、天桥的扶梯边缘与接触网带电部分的距离小于()m时,在扶梯上要装设安全挡板或细孔网栅。65A、5#
B、4
C、3
D、2
- 分段绝缘器相对于两侧的吊弦点具有()mm的负驰度。直接带电作业时,作业人员与周围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10kV及以下为()mm。5~15A、600
B、700#
C、800
D、1000
- 绝缘器绝缘(金属)滑道距受电弓中心的距离不大于()mm。接触网支柱限界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误差-60mm,+100mm,但最小不小于()mm。400A、2000
B、2440#
C、2800
D、3000
- 超级超限货物列车装载高度为()mm。开挖基坑时,弃土远离坑口一般不小于()m。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补强和断股的总数量,运行速度在V≤120km/h内,锚段长度在800m及以下,安全值为()个。5000~53000.3m
0.6m#
0.9m
1
- 分相绝缘器处的结构高度不小于()mm。1700
- 载流承力索区段,隧道内每间隔()m装设一组横向电连接器。承力索接头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m。开挖基坑时,弃土远离坑口一般不小于()m。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补强和断股的总数量,运行速度V≤120km/h时,锚段长
- 非载流承力索区段,每间隔()m装设一组横向电连接器。250
- 接触悬挂上承力索中性区两端,各应装设一组()电连接器。限位定位器的限位间隙,拉出值在200~299(mm)内,定位器长度在900(mm)长时,限位间隙为()mm,允许偏差为±1mm。横向A、40
B、20#
C、30
D、60
- 分段、分相绝缘器两端,各应装设一组()电连接器。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补强和断股的总数量,运行速度在120横向A、2#
B、1
C、3
D、4
- 简单悬挂与链形悬挂衔接处,装设一组()电连接器。绝缘子表面应完整无破损、无破碎性裂纹,瓷釉剥落面积不大于()mm2。横向A、200
B、500
C、300#
D、400
- 车站电力机车停车起动处与同一供电臂的各股道悬挂之间,装设一组()电连接器。受电弓的工作范围为()mm。股道A、850
B、1100
C、950#
D、1250
- 牵出线、专用线接触网,悬挂在与相邻股道无绝缘分段的软横跨上时,须将牵出线或专用线接触网在最末端无绝缘分段的软横跨处装设()电连接器(相同供电臂)。受电弓的最大工作宽度为()mm。股道A、1000
B、1100
C、120
- 电连接器距邻近吊弦(包括人字吊弦)距离为()m。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一般应安装在距地面()m处。用车梯进行作业时,应指定车梯负责人,工作台上的人员不得超过()。所有的零件、工具等均()放置在工作台的台面上。
- 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mm的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利用V形天窗在断开导电线索前,应事先采取旁路措施。更换长度超过()m的长大导体时,应先等电位后接触,
- 机械分段锚段关节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极限温度下应保持()mm以上。10
20
30
50#
- 限制管应安装(),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以确保接触线伸缩自如。牢固、活动间隙
- 单腕臂道岔柱承力索悬挂安装方式宜采用:转角力()的一支安装在钩头鞍子内,转角力()的一支安装在悬吊滑轮内。大、小
- 承力索交叉点间距不小于()mm,否则在交叉处应加装1组电连接。20
- 载流承力索区段,每间隔()m装设一组横向电连接器。在柔性网中,线岔的始触点一般在两接触线相距()处。新研制及经过重大改进的作业工具应由()鉴定通过,批准后方准使用。150~200A.350mm
B.400mm
C.450mm
D.500
- 一级超限货物列车装载高度为()mm。全补偿承力索下锚补偿由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传动比是()。以下哪项不属于定位装置:()。4950A、2:4
B、2:3
C、1:3#
D、1:4A.定位管
B.定位器
C.斜腕
- 二级超限货物列车装载高度为()mm。在线岔的交叉点处,正线或重要的接触线要在下方,侧线上下活动间隙为()5000A.1~2mm
B.2~3mm
C.2~4mm
D.1~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