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难经》
《金匮要略》#
《易经》
《中藏经》
- 秋燥后期,肺胃阴伤,可用青蒿鳖甲汤
沙参麦冬汤#
五叶芦根汤
三甲复脉汤
黄连阿胶汤
- 茯苓四逆汤的药物组成:茯苓、人参、附子
茯苓、干姜、附子
茯苓、人参、附子、甘草
茯苓、人参、甘草、附子、生姜
茯苓、人参、甘草、附子、干姜#
- 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胸走手
从手走头#
从头走足
从足走腹
从腹走胸1.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 太阳中风证的提纲是"太阳病,发热,……,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头项强痛
恶寒
汗出#
无汗
呕逆
- 患者,女,多梦少寐,易惊醒,多疑善惊,气短头晕,舌淡,脉弦细。治疗除选取主穴外,应加用的腧穴是心俞、厥阴俞、脾俞
肝俞、间使、太冲
脾俞、胃俞、足三里
心俞、胆俞、大陵、丘墟#
心俞、肾俞、太溪、足三里本证不寐属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湿温病的特点发病缓传变慢
病程较长
脾胃证候显著
易于形成热闭心包#
- 经脉循行既到目内眦又到目外眦的是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中太阳膀胱
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后缘,绕行肩胛部,内行线从缺盆进入,下行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
- 治疗上肢瘫痪、痉挛、前臂神经痛,应首选肩髃
臂中#
曲池
阳陵泉
合谷臂中为经外奇穴,主治上肢瘫痪、痉挛、前臂神经痛、癔病。
- 《温热论》中所论"通阳"法是指温补肾阳
温补脾阳
通阳补气
化气利湿,通利小便#
- 《金匮要略》的原作者是林亿
王洙
张仲景#
王叔和
- 《经脉别论》所述"毛脉合精"是指细小络脉相合
毛脉均受谷气
毛脉相会合
气血相合#
以上都不是
- 大黄硝石汤证的病机是湿热内蕴,湿热俱盛
燥结发黄
湿热内蕴,热重于湿#
湿热内蕴,湿重于热
- 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下列指标最有意义的是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
酶胆分离
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降低#
A/G比值倒置
血清转肽酶活性明显升高重型病毒性肝炎常表现为黄疸迅速加深;明显出血倾向;肝萎缩,可有肝臭;神经系
- 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的腧穴是:环跳
会阳
秩边#
下髎
居髎
- 温病苔薄黄不燥为卫分证未罢,气分证已见
气分热盛
邪初入气分津液未伤#
湿遏热伏
- 急性泄泻的针灸操作应是温和灸
隔蒜灸
平补平泻法
毫针补法
毫针泻法、隔姜灸#急性泄泻,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而致运化失常;或暑湿热邪,脾受湿困以致清浊不分,水谷夹杂而下,发生泄泻,属于实证,治当通调腑气,天枢、
- 诊断病毒性肝炎最可靠的根据是发病季节
起病方式
症状及体征
接触史
病原学及肝功能检查#@根据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毒性肝炎,但以病原体检查为主要标准。
- 考点足太阳膀胱经、穴治疗胎位不正最常用的腧穴是合谷
至阴#
三阴交
太冲
足三里至阴穴的主治要点: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胞衣不下、胎位不正、难产等。故选择B。考点:至阴穴的主治要点
- 在药物配伍上体现"一补一润一敛"之特点的方是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生脉散#
四逆汤
玉屏风散
- 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咯痰不利,兼大便秘结者。首选药物是菊花
桑叶
牛蒡子#
蝉蜕
薄荷
- 成年以后不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存在于椎骨
胸骨
长骨髓腔内#
股骨近侧端松质内
肱骨近侧端松质内6岁前后,长骨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红骨髓仅保留于椎骨、肋骨、胸骨、髂骨及肱骨和股骨近侧端的骨松质内,继续造
- 湿温湿热酿痰蒙闭包证,治宜清热利湿,芳香开窍
淡渗利湿,清心开窍
清心凉营,化痰开窍
清热化湿,豁痰开窍#
- 病人因生气后,觉胸胁痞满,恶心呕吐,嗳气不舒,其证属肝脾不和
肝气犯胃#
肝气郁结
胃气不降
脾气虚弱
- 大秦艽汤的功用是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 太阳中风证的提纲是"太阳病,发热,……,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头项强痛
恶寒
汗出#
无汗
呕逆
- 患者,女,45岁。失眠2年,多梦少寐,入睡迟,易惊醒,气短头晕,舌淡,应加用的腧穴是心俞、厥阴俞、脾俞
肝俞、间使、太冲
脾俞、胃俞、足三里
心俞、胆俞、大陵、丘墟#
心俞、肾俞、太溪、足三里本证不寐属心胆虚怯,取心
- 关于骨髓的分布和结构,错误的是胎儿和婴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
黄骨髓内无幼稚血细胞,不能再转变为红骨髓#
红骨髓内有丰富的血窦
抽取红骨髓后可很快再生恢复
红骨髓主要由造血组织构成黄骨髓内仅有少量幼稚的造血干
- 在药物配伍上体现"一补一润一敛"之特点的方是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生脉散#
四逆汤
玉屏风散
- 叶天士说"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结者,或邪郁未伸,或素属中冷者,虽有脘中痞闷,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其药物是杏、蔻、苡仁等
杏、蔻、橘、桔等#
杏、朴、苓等
杏、蔻、橘等
- 因肝血不足而致虚烦失眠,咽干口燥,头目眩晕,脉细数者,治宜用天王补心丹
归脾汤
酸枣仁汤#
朱砂安神丸
炙甘草汤
- 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项肿咽痛,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选用下列哪一处方治疗最适宜普济消毒饮
清咽栀豉汤
银翘散加马勃、玄参#
银翘马勃散
- 在《金匮要略》的成书过程中作过贡献的,是王叔和、赵开美
王洙、林亿#
陈修闶、唐容川
赵以德、尤在泾
- 奇脉主要见于下列哪种疾病:渗出性心包炎#
肥厚性心肌病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自发性气胸
主动脉瓣狭窄
- 下列腧穴中,治疗盗汗的腧穴首选:肺俞
太溪
太渊
复溜#
照海
- 治疗眩晕虚证的主穴方是风池#
肝俞#
肾俞#
百会#
足三里#
- 生化汤的主治病证是痹证日久,气血两虚证
中风之后,气虚血瘀证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产后血虚,寒凝瘀阻证#
- 大秦艽汤的主治病证是破伤风
风寒湿痹
阴虚风动证
风中头面经络
风邪初中经络证#
- 瓜蒂散证可见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
心下痞硬,引胁下痛,汗出
气从少腹上冲心
下利后,利虽止,但余热未尽,心烦更甚,心下软而不痛
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古来相沿把药物称为"本草"
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
古来相沿把草药称为"本草"
近代以来把药物称为"本草"
近代以来把药学称为"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