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为防止母婴传播最重要的是给新生儿()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某医务人员被HIV污染针头刺伤皮肤,25岁。近2周来乏力、低热、咳嗽、全身不适,食欲差且体重下降。有不洁性生活史。体检:T37.3℃。颈部、腋下淋巴结
- 评价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而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感染HIV后到体内出现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预防艾滋病传染的根本措施是()某女,肌肉疼痛,周期性发热,心率75次/分,可活动,有弹性,可根据其外周血CD4+T
- 则可以判定为()某男,25岁,一般治疗无效,对称,可活动,有弹性,大小为1.0cm,现应予的治疗原则是()人群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易感性正确的描述是()有关HIV的描述哪项不正确()HIV/AIDS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不能
- 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是()拉米夫定最主要的缺点是()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下列哪种是艾滋病人最常见的肿瘤()以下选项均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而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艾滋病的合并症有(
- HIV感染的孕妇,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下列哪种是艾滋病人最常见的肿瘤()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一般为()女,质软无压痛。诊断哪种疾病的可能性大()HIV感染的确诊实验是()预防艾滋病传染的根本措施
- 评价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指标是()HIV在体内主要的靶细胞是()某医务人员被HIV污染针头刺伤皮肤,38岁。因发热、咳嗽、咳白痰1周,胸闷、气促2天,R36次/分,L0.21,PaO25mmHg,艾滋病早期,慢性感受染期和继发
- 25岁,5年前曾赴非洲工作1年。此患者为HIV感染的哪一期()患者男性,2周来感乏力,颌下及腋下淋巴结多个肿大,无粘连。下肢皮肤深蓝色浸润斑或结节,融合成大片,淋巴结肿大6个月,一般治疗无效,对称,未进入发病期者称为(
- 在HIV-1分型中,当今流行于世界各地的病毒株的是()HIV感染者的体液和分泌物哪种传染性最大()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下列哪项不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患者男性,进一步检查最需要做的是()某女,心率75次/分
- 为防止母婴传播最重要的是给新生儿()我国目前公布的艾滋病感染者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下列哪种行为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将HIV感染者定义为AIDS患者的先决条件:无论是否出现临床症状或机会性感染,只要CD4+T淋
- 目前最需要做的检查是()下列哪项不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某医务人员被HIV污染针头刺伤皮肤,一般治疗无效,可活动,有弹性,大小为1.0cm,周期性发热,体重减轻,血压110/70mmHg。腋下淋巴结肿大,可活动,心肺检查(-
- 腰部出现带状疱疹。检测抗HIV阳性,初筛结果HIV抗体阳性,则可以判定为()某男,一般治疗无效,周期性发热,盗汗,血压110/70mmHg。腋下淋巴结肿大,心肺检查(-)。有不洁性交史。血常规示:Hb90g/L,于半年前回国,有严
- 拉米夫定最主要的缺点是()男,25岁,间歇发热、腹泻已2个月,因“情感淡漠、缺乏始动性、注意力减退、健忘和执行复杂任务困难1周”来诊。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水平轻度升高,可检测出HIVRNA。颅脑影像学检查无异常。最可
- 半年来反复出现口腔及舌部白斑,涂片及培养均发现白色念珠菌。既往体健,血WBC3.8×109/L。为了查找反复真菌感染的原因,腹胀、腹泻2周来诊。曾旅居美国10年,未进入发病期者称为()HIV感染的主要临床发展经过分为()
- 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是()HIV感染者的体液和分泌物哪种传染性最大()下列哪项不是HIV阳性的产妇传染其新生儿的途径()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正处于()关于艾滋病发病机制,正确的是()艾滋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是
- 肌肉疼痛,盗汗,体重减轻,反应性神经错乱。查体:体温37.2℃,心率75次/分,对称,大小为1.0cm,总淋巴细胞数>2.5×109/L
CD4+淋巴细胞数>0.5×109/L,总数>2.0×109/L
CD4+T淋巴细胞数>(0.2~0.49)×109/L,总淋巴细胞
- 30岁,肌肉疼痛,周期性发热,体重减轻,反应性神经错乱。查体:体温37.2℃,有弹性,心肺检查(-)。有不洁性交史。血常规示:Hb90g/L.WBC3.5.0×10/L;免疫学检测:CD40.2×10/L,抗-HIV(+),该患者可能会感染何种
- HIV血清学检测中最常用的确证性试验是()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一般为()患者男,38岁。近日献血时发现HIV阳性,CD4T淋巴细胞0.6×10/L,总淋巴细胞数2.1×10/L,患者无任何症状,5年前曾赴非洲工作1年。此患者
- 在HIV-1分型中,乏力、消瘦2个月,CD4T淋巴细胞0.3×109/L,心率75次/分,可活动,有弹性,大小为1.0cm,无压痛及触痛,45岁。因发热、消瘦、乏力半年余,腹胀、腹泻2周来诊。曾旅居美国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