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组合夹具的组装连接是按照预先确定好的()由里而外,由下到上依次进行正式安装。在调整大型床身基准导轨和辅助导轨之间平行度时,对于相对基准导轨上倾处的导轨应()。"万能工具显微镜是利用光学系统把工件放大,再用
- ()属于非标准件A、固定钻套
B、可换钻套
C、快乐换钻套
D、特殊钻套#
- ()加工出孔系精度往往不高。水平仪放在平板上的示值为+2,调转1800示值为+5,其零位误差为()。A、移动式钻模夹具
B、翻转式钻模夹具#
C、盖板式钻模夹具
D、回转式钻模7
3.5
-1.5#
5
- 钻模板与夹具体的常用连接方式有()种安装形式。每个传动件,对传动链末端件运动的误差影响程度,决定于()。A、二
B、三
C、四#
D、五A、传动件本身误差
B、该传动件至末端件的总传动比
C、传动件本身误差与该传动
- 盖板式钻模夹具,其盖板重量不超过()铣床主轴精度检验包括其()和主轴轴线与其它部分的位置精度。A、8kg
B、10kg#
C、12kg
D、14kg动动精度#
几何精度
尺寸精度
旋转精度
- 按钻套结构不同可分为()种类型当轴的载荷小,旋转精度高及转速较低时,其滚动轴承预紧量可取()。通过测量头所产生的理论渐开线和被测齿轮的实际齿廓相比较,两者差异即为()。调整凸,凹摸的配合间隙常采用()。在
- ()在自动作业线上使用利用自准直光学量仪,可以测量反射镜对光轴()的微小偏转。对工件进行精加工时,应以确保表面质量为主,此时修磨刀具后角控制在()范围。滚动摩擦表面粗糙度值要()滑动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值。A
- 精度要求不高分度的对立机构多采用()目前机床导轨中应用的最为而普遍是()。滚动轴承工作时,承受()应力。()为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仪。检验卧式镗床镗轴的径向圆跳动时,应在()面内检验。凸、凹模磨损较小,可用
- 中等分度精度的铣、钻分度对定多采用()机构水平仪测量面不能沾有尘埃,若在200mm×200mm、分度值为0.02mm/1000mm的水平仪测量面上沾有直径为0.002mm大的尘粒,可能会产生最大示值误差为()格。当百分表触头齿杆移动
- ()由于对工件安装的敞开性较差,使待工件的装卸不方便,安装效率低。检验棒材料为()。磨床砂轮架砂轮主轴轴承的磨损,砂轮主轴与砂轮法兰,轴颈的磨损,均会使磨削工件表面产生()等离子堆焊修复工艺对高碳钢零件的
- 钻套下端与工件表面之间的距离h用于排屑,加工纲等塑性材料,其h应为()d修刮单油楔动压轴承时,显点的硬软.显点分布的稀密程度和位置应根据()来定。A、(0.3~0.7)
B、(0.7~1.5)#
C、>1.5
D、<0.3轴承的长径
- 修磨普通车刀的刃倾角主要影响()带传动机构装配后,要求两带轮的中间平面()。刮削滑动轴承时,一般轴承中间位置的研点应()。在拉延过程中,在凸缘的整个周围产生波浪形的连续弯曲称为()。当转子转速到达一阶临
- 刃倾角λs修磨控制在()的范围内变化时,对切削力的影响不大。对于同一被测值进行多次测量,若测量结果偶然误差大,则应该()。激光干涉仪的测量精度为()(L:被测量长度)为保证冲裁模的装配质量,凸模和凹模之间的
- 当加工细长轴零件时,一般主偏Kr角取()以减少Fy,防止零件变形。读数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游标上50小格与尺身上()mm对齐。尺寸链中各环不需经过任何选择和修整,就能保证其封闭环的预定精度的装配方法叫()液压系
- 用普通车刀横车时当刀尖安装高于工件的中心结时,其对刀具的前、后角的影响是()车床主轴带动刀具与工件完成切削工作的相对运动是()。珩磨蜗杆除()精度要求低于工作蜗杆外,其余精度要求与工作蜗杆相同。在对于工
- 在转速值一定时,由于切削刃上各点的切削速度是不同的,考虑到刀具的磨损和已加工表面质量等因素,切削速度应取()。影响主轴机构径向圆跳动旋转精度的因素有主轴本身的精度,轴承本身的精度和主轴壳体孔的尺寸误差,几
-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较多,但其中以()为主要影响因素。圆偏心轮夹紧装置设计依据点是()点作为设计依据。为了使工作机构在任意位置可靠地停留,且在停留时其工作机构在受力的情况下不发生位移,应采用()按中位时各油
- 用普通车刀横车时,当刀尖安装低于工件的中心线,其对前、后的影响是()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是由底座、工作台、顶尖座()等组成。A、前角增大,后角增大
B、前角增大,后角减少
C、前角减少,后角增大#
D、前角减少,后角
- 对磨损后的刀具进行修磨(),可使刀具与已加工表面磨擦减少,降低了功率的消耗钻模板在夹具体上安装时,一但模板位置调装完必,其调整好的位置一般靠()长期保持。()其轴向和径向结构尺寸都较大,适用于大于200MM的孔
- 用普通车刀加工工零件时,由于()减少使刀具作用在工件工件的径面分力增大,不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和减少表面粗糙值。主轴轴承和轴颈之间的配合一般控制在()mm的过盈量。检查主轴的轴向窜动,一般是在主轴端中心孔内放
- 组合夹具的组装的最后总体检验的内容是根据()要求,夹具的安装条件确定的。主轴箱停留在磨损的立柱导轨上铣削工件的垂直平面时,立柱燕尾导轨的误差将会引起加工面的()度误差。刻度值为0.02mm/1000mm的水平仪,气泡
- 刀具的几何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较大,修整刀具的()可以控制切屑的流向且改变切削层变形情况。目前机床导轨中应用的最为而普遍是()。修理T4163型镗床主轴时,应以()孔为基准。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刀倾
- 将刀刃修磨成()主要用于精加工的车刀,加工脆性材料等。测量大型工作台面的平面度误差时,采用()法可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錾削的工作范围主要是除去毛坯的凸缘()。冷固化胶粘剂的粘接层厚度应高于原表面的()mm
- 将刀刃修磨成()主要用于加工铸铁和铅黄铜镗孔加工中,镗床主轴的()漂移误差将会使孔产生圆度误差。平板最高等级为()。因为合像水平仪水准玻璃管的曲率半径比框式水平似的(),所以气泡达到稳定的时间短。检验卧
- 合理选用()可减少径向力,避免振动,有利于提高工件加工表面质量大型设备双立柱安装时,要求两立柱导轨面的同一平面度误差小于()mm。Y3150型滚齿机刀架垂直进给丝杠消隙油缸的油压要求是()MPa。机床热变形与机床
- 前刀面的修磨常用()种型式用于工件毛坯表面的定位,其支撑钉的结构选择是()低熔点合金配制时,接其熔点高低的先后次序进行熔化,在加热的容器内先放入()后放入()再放入(),最后放入()。提高构件抗疲劳性的措
- 对工件进行粗加工时应以确保刀具强度为主,此时修磨刀具后角控制在()范围选取。回轮分度装置的一般结构,除应具备夹具应有的工件定位,夹紧装置外还应具备()基本环节。()其轴向和径向结构尺寸都较大,适用于大于20
- 在加工工件时,工件加工表面上出现亮点等现象,这说明()A、工件加工表面有硬点
B、切削速度过快
C、切削进给过小
D、刀具严重磨损#
- 用硬质合金车刀,粗车铸铁件时,其后刀的磨纯标准VB为()在机床控制电路中,起失压保护的电器是()。用硬质合金车刀精车工件时,其后刀面的磨纯标准,VB为()精密磨床砂轮主轴部件修复后,第一次试运转所用润滑油为()
- 将刀刃修磨成()主要用于加受冲击载荷刀具和加工高强度材料调整凸,凹摸的配合间隙常采用()。钻薄板的群钻,其圆弧刃的深度应比薄板工件的厚度大()mm。A、正前角平面型
B、正前角曲面型
C、负前角单面型#
D、波纹
- 刀具几何形状可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因此与在修磨刀具时()有利于减少磨擦,改善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千分尺的测量面局部磨损后一般形式()修理工艺由主管工艺人员提出清单,由生产科落实并核准劳动、运输、工具、专用
- 用硬质合金车刀精车工件时,其后刀面的磨纯标准,VB为()形成滑动轴承的液体动压润滑的过程,是从轴在静止时,直至轴达到一定转速时,其主要经过()。当机械的主激励频率低于支承系统一阶固有频率的支承称()机械密封
- 工具厂制造的高速钢通用标准绞刀一般均留有()MMB现场讲授时指导者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所要求的操作内容,运用()知识向学员详细讲解工件、工序加工或装配的程序、规则、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在起重或运输时,选用的
- 加工细长轴时,应采用较小的工作后角,或安装时刀尖()以增加系统的刚度和消振阻尼。当加工的孔需要依次进行钻、扩、铰多种工步时,需要采用()。手铰刀刀齿的齿距,在圆周上是()凸、凹模磨损较小,可用()刃口。研
- 对工件进行精加工时,应以确保表面质量为主,必须在()进行。在转速值一定时,由于切削刃上各点的切削速度是不同的,切削速度应取()。杠杆千分尺的分度值有()两种高碳钢为了便于机械加工,可预先进行()液压随动系
- 修磨横刃可将横刃缩短为原横刃长的()圆偏心轮夹紧装置在()时的位置自锁性最差。液压系统中的工作机构在短时间停止运动可采用(),以达到节省动力损耗,减少液压系统发热,延长泵的使用寿命的目的。以下哪些属于划
- 用錾字錾前较硬的金属时,其β角取值为()卧式万能铣床的工作精度检验项目中转特殊的项目是:()。水平仪可用来测量机件相对位置的()误差。针对维修班组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的生产管理,属于()的生产管理。A、30°~5
- 若纵向存在误差,两者差异即为()。修整平尺的工作面,若在25×25毫米内接触研点为()点以上,并均匀分布,则为合格。磨床砂轮架砂轮主轴轴承的磨损,砂轮主轴与砂轮法兰,轴颈的磨损,均会使磨削工件表面产生()精密磨床
- 用麻花钻在黄铜工件上加工孔时,应将外缘处前角修磨到()普通高速钢一般可耐温()25°-20°
20°-15°
15°-10°
10°-5°#300℃
600℃#
1000℃
1200℃
- 锯割时,锯条反装切削其切削角度没有变化的是()水平仪可用来测量机件相对位置的()误差。A、前角
B、后角
C、前、后角
D、楔角#A.直线度
B.平面度
C.平行度#
D.位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