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方法,它创始于七略。六分法
- 除了解释词义之外,再以分章析句的方式串讲经文大意的注释方式称之为()。章句
- 古籍中常出现的词句前后倒置现象称为(),又称乙文倒文
- 要想查阅中国古代社会的财政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制度的历史资料出处,可使用()。论述我国古代农业的著作《汜胜之书》早已失传,现能查到征引它的著作的是()。《风俗通义通检》
《春秋繁露通检》
《食货志十五种综合
- 要想查阅中国古代社会的财政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制度的历史资料出处,可使用()。《风俗通义通检》
《春秋繁露通检》
《食货志十五种综合引得》#
《太平广记引书索引》
- 字句的校勘中常见的错误有误字;();();()。衍字;脱文;倒文
- 纸质文献装帧的形式先后有();();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卷轴装;旋风装《声类》
《广韵》
《切韵》#
《韵集》
- 纸质文献的版本按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和()。写本;刻本
- 敦煌遗书中,发现有失传已千年的唐末诗人()的著名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使文学史上一千年悬案得以圆满解决。韦庄
- 20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得一批楚简,经整理,其中包括著名的诗论(),对《诗经》研究极具价值。雕版印书始于(),到五代后,这一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孔子诗论秦代
汉代
隋代
唐代#
- 清代辑佚大家中,辑录()者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佚书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即()。全佚之书、缺佚之书和散佚之书
- 古书序、跋的主要区分一般在于序在前而跋在()。后
- 清代()的文史通义为唐代刘知几的史通之后又一部史学理论名著。章学诚
- 古籍纸书装帧样式中,借鉴外来成果的为(),优点最多而缺点最少的为线装。著名医学书《伤寒论注》被归入()。梵夹装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 ()命孔颖达等撰五经正义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唐太宗
- 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欧阳修、赵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十卷。集古录
- 西汉大历史家()著《史记》时,采取“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殊语”之作法,对古典文献进行考辨整理。司马迁
- ()著名学者许慎著有五经异义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东汉
- 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版本;校勘三方面内容。汉民族古典文献现存应不下于()种。目录五万
十万#
三十万
五十万
- 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子部
- 敦煌学研究大致分为三大部分:()、()和()。烈下列正史中,最早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出自()。敦煌文献;敦煌史地;敦煌艺术汉书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 我国最早的一部目录汇编是()。别录#
七略
汉书﹒艺文志
七志
- 元代的刻书地区,以福建的建阳和山西的()最盛。运城
太原
临汾
平水#
- 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颠峰之作当为清代()(总主编)等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昀
- 古代版本主要有()和()两种。刻本;写本
- 古代避讳分()和()两种,而以前者为严格和普遍。官讳;私讳
- 古人读书首先要对语句如何停顿做出判断,这项工作称为()。《徐霞客游记》十二卷,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归于()。断句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 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字形为主,词典以训释字义、词义为()。主
- 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对校、本校、()、他校。理校
- 西汉刘歆撰成的目录学著作是《》,南宋陈振孙的目录学著作是《》。《书目答问》的补正者是()。七略;直斋书录解题张之洞
范希曾#
傅增湘
叶德辉
- 严复于《天演论》“译例言”中称译事有三难:()。我国古籍经史子集四分法的制度定型于()。信、达、雅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隋书艺文志
四库全书总目
- 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 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金石时代、竹木()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简牍;纸质
- 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和()两大类。总集;别集
- 清代考据学的鼎盛时期为()时期,有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戴震为代表的皖派和汪中、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等。乾嘉
- 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和()。董作宾
- 东汉晚期,经学大家()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现存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政书是()。郑玄遍《通志》
《通典》#
《文献通考》
《永乐大典》
- 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永乐大典
- 烈下列正史中,最早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出自()。汉书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