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在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中,导线的转角不小于()。A.30°#
B.50°
C.45°
D.60°
- ()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地面现状情况,是进行城乡规划和各种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下列图形,读数正确的是()。A.地形#
B.地图
C.地形图AA.磁方位角是300°#
B.磁方
- ()是为综合性大规模的会展活动提供策略的指导和具体的计划水准点埋设深度不得小于()米,且底部要埋设在水冻线以下()米,才能防止水准点不受冻胀。A、会展策划
B、会展设计#
C、展览场地
D、展示设计师A.1
B.10
-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部()。相对误差主要用于衡量()观测值的精度。A.相等#
B.不等
C.0A.误差的大小与观测值的大小直接相关的#
B.误差的大小
C.观测值的大小
D.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大小
- 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平板仪分为()两种。建筑物的定位方法主要有()。A.由一系列山脊线连接而成#
B.由等高线连接而成
C.由地性性接而成A.大小平板仪#
B.图板
C.照准仪A.根据原有建筑物
- 导线测量中,支导线点一般不得超过()个。A.1
B.2#
C.3
D.4
- 对两段水平距离丈量的结果为:D1=100m±0.020,D2=200m±0.020m,则两段丈量距离的精度比较高的是()。吊车梁重直度的允许偏差为()梁高。A.K1
B.K2#
C.无法比较A.1/1000
B.1/750
C.1/500#
D.1/250
- 等外水准测量又称()。路线定测的中线测量桩志分为()。A.三角测量
B.导线测量
C.图根水准测量#A.示位桩或控制桩#
B.里程桩#
C.固定桩#
- 从1:500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间的长度,其中误差md=±0.2mm,则AB两点间的实地中误差mD=()m。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过程中,仪器对中误差产生最大影响时,是角度按近(),与测边呈垂直方向。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是
- 在水准测量中,两点间高差的中误差与两点间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比。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的检验校正方法示意图正确的有()。导线测量与三角测量相比较,其优点是()。A.正#
B.负A、A#
B、B
C、C
D、DA.布设灵活#
- 水准测量中,设每个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5mm,若每km设16个测站,则-km高差的中误差为()。导线测量与三角测量相比较,其优点是()。吊车梁平面位置的校正方法有()。A.±80mm
B.±20mm#
C.±5mmA.布设灵活#
B.要求
- 如某段距离大量的结果是D=167.216m±0.016m,则相对中误差为()。A.1/10451#
B.-1/10451
C.1/10450
- 单三角锁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建筑物有水平位移通常采用()观测。A.fι=aι+bι+cι-180ι°#
B.fι=180°-aι-bι-cι
C.fι=│aι+bι+cι│-180°
D.fι=180°-│aι+bι+cι│A.基准线法#
B.投影响
C.监视性变形观测
- 水准点埋设深度不得小于()米,且底部要埋设在水冻线以下()米,才能防止水准点不受冻胀。A.1
B.10
C.2
D.0.5#
- 在钢尺测段中,因拉力不均匀有误差,规定其拉力不均匀变化应不大于()公斤。一直线MN的正方位角是210°,它的反方位角的读数是()。汇水面积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有()。A.20
B.15#
C.10
D.5A.390°
B.30°#
C.300°
- 某一牛腿柱,柱高为30米,即它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mm。导线边长应根据不同比例尺的测图要求,一般选择在()米之间,导线边长最大大致相等,否则,测角精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在水准测量中,两点间高差的中误差与两点间测
- 钢尺丈量时,得测温度,一般测空气温度,在水泥地坪上量,要测地面温度,不得差()℃。建筑物的变形主要分为()。A.2#
B.0.2
C.±2
D.-0.2A.沉陷#
B.倾斜、位移#
C.扭曲#
D.裂缝#
- 钢尺读数误差不得大于()毫米。划分图幅的方法有()。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方法适用的情况是()。A.3#
B.2
C.1
D.5A.梯形#
B.矩形#
C.正方形#A.导线测量适用于地势平坦,地物密集,视线障碍较多的城
- 地面不平,钢尺产生反曲,不得大于()。A.30cm
B.20cm#
C.10cm
D.5cm
- 往返丈量的精度计算公式为()。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过程中,仪器对中误差产生最大影响时,是角度按近(),与测边呈垂直方向。地下管边施工前的测量保障是()。初测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为()提供测量控制。A.
- 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过程中,仪器对中误差产生最大影响时,是角度按近(),与测边呈垂直方向。纵断面测量同其它测量一样,遵循()。A.90°
B.180°#
C.0°
D.270°A.从整体到局部#
B.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
-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单面水准尺时,可用变动仪器高法进行检核,变动仪高所测得的两次高差三差不得超过()。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过程中,仪器对中误差产生最大影响时,是角度按近(),与测边呈垂直方向。A.-5mm
B
- 相对误差主要用于衡量()观测值的精度。A.误差的大小与观测值的大小直接相关的#
B.误差的大小
C.观测值的大小
D.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大小
- AB两点,丈量距离为L=29.3880米,AB两桩的高差为0.42米,即它的倾斜改正数为()。钢尺丈量时,得测温度,一般测空气温度,在水泥地坪上量,要测地面温度,不得差()℃。A.-0.0030米#
B.+0.0030米
C.+0.006米
D.-0.006米
- g直线AB的象限角为30°,求它的方位角是()。A.210°
B.150°
C.330°
D.30°#
- 在三等水准测量中,仪器到尺子的距离不得超过()米,四等不得超过()米。从1:500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间的长度,其中误差md=±0.2mm,则AB两点间的实地中误差mD=()m。A.150
B.160
C.75
D.80#A.+0.1
B.-0.1
C.±0
- 建筑基线的主轴线定位点应不少于()个,以便复查建筑基线是否有变动。一直线MN的正方位角是210°,它的反方位角的读数是()。用子测定细部坐标的图根导线,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5cm,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设有
- 在杯口基础施工测量中,一般距杯口表面()厘米,用以检查杯底标高是否正确,一般此标高取-0.6米。往返丈量的精度计算公式为()。建筑物的变形主要分为()。A.10~20cm#
B.20~30cm
C.20~40cm
D.0~10cmA.1/K=
- 柱子安装时,柱子下端中心线与杯口定位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毫米。已知AB两点间的高差为+5m,水平距离为50.0m,则A点至B点的坡度为()。A.10
B.5#
C.+1
D.2A.10%#
B.1%
C.10
- 吊车梁重直度的允许偏差为()梁高。A.1/1000
B.1/750
C.1/500#
D.1/250
- 在测图中,控制点的实地密度随测图比例尺外而定的一般讲每幅图不得少于()个控制点。导线测量与三角测量相比较,其优点是()。A.8#
B.10
C.14
D.20A.布设灵活#
B.要求通视的方向少#
C.边长直接测定#
D.精度
- 水准基点的埋设应在建筑压力范围以外,距建筑的物一般不应小于()米,距高层建筑物不少于()米。估算土,石方工程量常用的方法有()。A.50
B.60
C.25
D.30#A.平行线法
B.方格法#
C.平均断面法#
- 导线边长应根据不同比例尺的测图要求,一般选择在()米之间,导线边长最大大致相等,否则,测角精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某段距离大量的结果是D=167.216m±0.016m,则相对中误差为()。A.50~300#
B.20~100
C.100~300
- 在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中,导线的转角不小于()。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是()。A.30°#
B.50°
C.45°
D.60°A.正负号保持不变#
B.具有积累性#
C.损害观测成果的质量#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 一、二、三级导线,如果点位中误差要求为10cm,则导线平均边长及总长可放长至()倍。单三角锁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测设方格网时,方格网的轴线交角为()角,中误差不得超过()。A.1
B.2
C.1.5#
D.5A.fι=
- 用子测定细部坐标的图根导线,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5cm,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200米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高程控制网的测量精度取决于()。竖直角测量时,正确瞄准目标的图形有()。门式刚架安装测量工作主要
- 某一钢尺名义尺长为30米,经检验实际尺长为30.0040米,丈量距离的观测值为29.3880米,即它的尺寸改正数为()。吊车梁重直度的允许偏差为()梁高。从1:500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间的长度,其中误差md=±0.2mm,则AB两点间的
- 用作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一般不小于()倍,符合气泡的水准管分划值不大于20〃/2毫米。已知AB两点间的高差为+5m,水平距离为50.0m,则A点至B点的坡度为()。A.30#
B.45
C.15
D.60A.10%#
B
- 根据下列图形,读数正确的是()。屋架安装前应弹的几道线是()。A.磁方位角是300°#
B.磁方位角是120°
C.磁方位角是0°
D.磁方们角是180°A.屋架上弦顶面应弹出几何中心线#
B.从跨度中夹向两端分别弹出天窗架,屋
- 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的检验校正方法示意图正确的有()。竖直角测量时,正确瞄准目标的图形有()。A、A#
B、B
C、C
D、D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