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以下不正确的避震方法是()。世界上大多数地震都是(),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也为此类地震。对我国地震灾害的描述,以下哪些是正确的?()。正在工作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迅速躲在安全处。
火车司机要采取紧
- 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属于哪种表现()。我国()的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惊恐反应
抑制型异常
生活习性变化#
环境污染变化40%
50%
60%#
70%
- 通过对唐山地震的调查,对人员伤亡来说,应如何避震()。地震来了,按规范搞好抗震设防设计,加强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防止建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从而造成国家财产损失。
让建筑物实用美观
-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不属于微观前兆的是()。地球上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地震发生,其中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有()次左右。井水的升降#
地面的变形
地球的磁场
重力场的变
- 与地震序列划分为主震-余震型、震群型、孤立型三类无关的因素是()。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的一种表现形式。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天然地震主要分为()。()及其一系列的配套法规的制定,标
- 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造成的破坏越重,以下震中烈度均可提高1度的是()。地震被埋人的施救原则不包括()。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是()。震源深度从30千米减小到20千米
震源深度从20千米减小到10千米#
震
- 对我国地形没有挤压作用的板块是()。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属于哪种表现()。哪一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仅次于环太平洋
- ()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不属于微观前兆的是()。表面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板块是()。地震发生
- 一次地震后,可以()。我国地震灾害十分严重。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已达()多万人,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在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只有一个震级,一个烈度
有
- 断层的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水平错动的是()。地震直接灾害是指由地震产生的原生现象,包括()。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正断层
逆断层
平移断层#
活断层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
地
-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是影响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三层。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及发震时间#
震中距离#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及震区人口密度#
有无地震预报及有无地震应急预案#
抢救速度#
- 下面()说法是地震谣言。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是()。地震预报分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四种,其中短期预报是()。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90%属于()类型。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
-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下面()属于宏观异常。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民谣:“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
- 听到地震谣传的时候采取的正确措施有()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地震烈度与()有关。下面()说法是地震谣言。哪一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
- 地震直接灾害是指由地震产生的原生现象,包括()。地震三要素为()。用来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及其一系列的配套法规的制定,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阶段。地震来了,如果发生地震,我
- 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有()。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人工地震
- 地震烈度与()有关。地球上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地震发生,其中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有()次左右。地震造成房屋轻微损坏时,如何来进行互救()震级#
震源深度#
震中距#
震区的土质条件#A、10000
B、5000
C、1000#2—3度
6
-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是()。地震直接灾害是指由地震产生的原生现象,包括()。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震中
震源#
震级
震中距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
-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发布。同样是7级地震()饥荒
海啸#
毒气泄漏#
瘟疫#
放射性污染#中国地震局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
省、自治区、直辖
- ()是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地震。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下面()属于宏观异常。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 世界上大多数地震都是(),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也为此类地震。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的地方是()。下面()说法是地震谣言。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省是我国强震多发区之一。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 我国的地震预报研究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地震三要素为()。用来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三四十年代
四五十年代
五六十年代#
六七十年代地点、震级、烈度
时间、地点、震级#
地点、震级、深度
时间、烈度
- 短期预报是指对()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倍。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通过对唐山地震的调查,其中最明显的预警现象是()。地震动是由震源释
- 我国地震灾害十分严重。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已达()多万人,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被
- 我国()的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哪种现象不属于地质灾害()。避震“瞬间抉择”的首要抉择是()。40%
50%
60%#
70%山崩、滑坡和泥石流
水土流失和地石沉降
土地沙漠化#
喷沙冒水和河流决堤保护自己的胸部
保
- 由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知,我国约有()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很广。现阶段,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在()。特别是大城市和城市群,更是防御地震灾害的重中之重地区。哪一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
- 环太平洋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C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描述。其中()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要素。四分之一
二分之一
四分之三#
- 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是()。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除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外,还有:()。震后救援的黄金时间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
海岭地震带
澳洲地
- ()是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的“尺子”。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是()。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地震带是()。震中
震源
震级
烈
- 地球上的有感地震,仅占地震总数的()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1%#
2%
3%
4%纵波#
横波
面波
纵波与横波同时感受到
- 震级与()释放出的能量有关。地震越强,震级越大。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有()。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一次地震后,一个地区的地震烈度会受到以下多种因素的影响()。震中
震源#
震级
地
- 用来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震级与()释放出的能量有关。地震越强,震级越大。环太平洋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C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属于哪种表现()。震前地下水
-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被称作()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仅次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另一条大地震带。两个
- 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称为()。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地震三要素为()。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
- 现阶段,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在()。特别是大城市和城市群,更是防御地震灾害的重中之重地区。楼房避震应该()。城市#
广大农村
城乡结合部
平原跳楼
躲在窗下
用忱头或软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等“安全角”
- 震级大于(),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学校人员应如何避震()。楼房避震应该()。我国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3级
4级
5级#
6
- 一次地震发生时,确定震中至少需要()地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被称作()天然地震的主要类型有()。地震发生时,为防止次生灾害
- 根据目前的认识,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根据国标/T18207.1-2000的规定,地震预报分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四种,其中短期预报()。避震“瞬间抉择”的首要抉择是()。《防震减灾法》规
- 据统计()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一个地方发生地震不仅是只发生一个,而是会发生的一连串地震。我们把其中最大的地震叫主震,把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
- 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我国()的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地震谣言的特征有哪些()纵波#
横波
面波
纵波与横波同时感受到40%
50%
60%#
70%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地震传闻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