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石油库油品装卸线中心线至无装卸栈桥一侧其他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距离,在露天场所不应小于()。当采用上装鹤管向汽车油罐车灌装甲、乙、丙A类油品时,应采用能插到油罐车()的装油鹤管。石油输油管道跨越消防道路时,两
- 并宜位于不同方位。石油化工企业明火加热炉附属的燃料气分液罐、燃料气加热器等与炉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凡在开停工、检修过程中,应设置不低于()的围堰和导液设施。石油化工企业加热炉燃料气管道上的分液罐
- 石油库油品装卸线中心线至石油库内非罐车铁路装卸线中心线的安全距离,卸甲、乙类油品的不应小于()。油品装卸栈桥的桥面,宜高于轨面()。石油库内的集中控制室、变配电间、电缆夹层等场所采用气溶胶灭火装置时,气
- 沸溢性油品储罐()与非沸溢性油品储罐同组布置。对于甲、乙类油品,()穿越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区。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液体浮顶、内浮顶储罐罐组的总容积,其补水时间不宜超过()h。下列线路的敷设方式中,正确的是()。
- 石油库的油罐设置应采用()。石油库立式油罐罐组内设置隔堤时,单罐容量小于5000m3时,隔堤内的油罐数量不应多于()座。油品装卸栈桥的桥面,宜高于轨面()。一、二、三级石油库的消防泵应设()个动力源。石油化工
- 储油区、装卸区和辅助生产区的值班室内,应设()。油品装卸码头和作业区宜()设置。石油化工企业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装置区、液化烃储罐区应
- 石油输油管道穿越铁路和道路处,其交角不宜小于(),并应采取涵洞或套管或其他防护措施。石油库电缆()与输油管道、热力管道同沟敷设。石油化工企业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距居住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的防火间距为
- 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设置在石油库企业厂房内的车间供油站,丙类油品的储存量不宜大于()m3。石油化工企业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石油化工企业厂内甲
- 油品装卸栈桥的桥面,宜高于轨面()。在输油管道位于岸边的适当位置,应设()。石油输油管道跨越电气化铁路时,给水压力不应小于()MPa。石油化工企业加热炉燃料气管道上的分液罐的凝液,()敞开排放。石油化工企业
- 石油库连续输送同一种油品的油泵,当同时操作的油泵不多于()台时,甲、乙类油品的储存量,不应大于车间2d的需用量,内燃机车至另一栈台甲B类、乙类液体鹤管的距离不应小于12米,当采用密闭装卸时,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设置在石油库企业厂房内的车间供油站,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布置。石油化工企业连续操作的可燃气体管道的低点,应设()排液阀,排出的液体应排放至密闭系统。消火栓的
- 单罐容量小于5000m3时,隔堤内的油罐数量不应多于()座。人工洞内罐室之间的距离,储存油品闪点为58℃,4个地上立式储罐,储油量共12000平方米,油罐直径为20米,均为固定顶储罐。该石油库内储罐之间的距离最小应为()米
- 储存油品闪点为58℃,4个地上立式储罐,均为固定顶储罐。该石油库内储罐之间的距离最小应为()米。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兼作走行线。石油化工企业连续操作的可燃气体管道的低点,应设()排液阀,不应大于()m3
- 应设()。石油库电缆()与输油管道、热力管道同沟敷设。某石油库,储存油品闪点为58℃,4个地上立式储罐,每个3000立方米,储油量共12000平方米,油罐直径为20米,均为固定顶储罐。该石油库内储罐之间的距离最小应为()
- 在输油管道位于岸边的适当位置,应设()。石油化工企业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距架空电力线路(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为()倍塔杆高度。石油化工企业装置的控制室朝向具有火灾危险性的设备侧的外墙,应为()。石油化工
- 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窜入和积聚的措施。石油化工企业明火加热炉附属的燃料气分液罐、燃料气加热器等与炉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石油化工企业面积小于()㎡的甲、乙、丙类房间,可只设1个安全疏散门。石油化工企
- 卸甲、乙类油品的不应小于()。甲、乙、丙A类油品装卸线与丙B类油品装卸线,宜()设置。内浮顶油罐泡沫发生器的数量不应少于(),应用道路将装置分隔成为占地面积不大于()的设备、建筑物区。石油化工企业同一房间
- 石油库汽车油罐车油品装卸车流速不得大于()m/s。输送有特殊要求的油品,应设()管道。内浮顶油罐泡沫发生器的数量不应少于(),且宜对称布置。两条油品装卸线共用一座栈桥时,两条油品装卸中心线的距离,当采用小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