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抗震设防的"两阶段"设计法中,下述不正确的是()。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要求,下列有关抗震设防的说法中,下述()不正确。()《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中用于划分地震烈度的地面
- 当没有特殊规定时,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的地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深、宽修正后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下述()正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三水准""两阶段"是指()。建筑抗震设计的设计特征周期与()有
- 根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对于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要求是指()。下述()不是地震液化必须具备的条件。()建造在坚硬地基上的柔性结构在地震时一般表现较好,主要是因为()
- 按地震的成因划分,可将地震分为()类型。()设计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火山地震#
潮汐地震
诱发地震#
构造地震#
陷落地震#地震震级#
震中距
- 其阻尼调整系数宜取()。某建筑结构自震周期为0.1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阻尼比为0.05,下列正确的是()。进行抗震评价时,场地土一般是指下列()范围的土。()1.0
0.75
0.55#
0.480.08
0.12
0.50
不能确定#
- 下列不可能作为初步判别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的条件是()。抗震设计主要方法包括:(1)瑞典圆弧法;(2)简化毕肖普法;(3)底部剪力法;(4)动力有限元法。其中用于土石坝抗震设计的方法为()。确定建筑结构
- 某水工建筑物场地土层平均剪切波速为200m/s,覆盖层厚度为12m,该场地的类别应为()。对饱和沙土或粉土,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初步判断为非液化土。()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措施包括()。Ⅰ类
Ⅱ类#
Ⅲ
- 某天然地基为中密粗砂,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地基抗震承载力应为()。某水工建筑场地为Ⅱ类场地,设计烈度为9度,建筑物结构自振周期为2s,设计反映谱代表值与反映谱最大值代表值的比值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水工建筑物场地土地震液化性复判时,不应选用下列()指标。()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中土层的粒度成分如下表所示,该土层的液化初判结果为()。标准贯入锤击数
场地土层的
- 应采用的抗液化措施为()。地基基础抗震设计时,下述不正确的是()。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地震液化时,经一般抢修即可正常使用
一般地段的二级公路工程,经短期抢修即可恢复使用
位于液化土层上的高速公路工程不发生严
- 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测量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我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上所示的地震烈度称为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其抗液化措施是(
- 危害最大的地震是()。地基中的软弱黏土层采取抗震措施时一般不宜采用()方法。()一般情况下,我国抗震设防烈度取50年内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剪切波具有的特性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
- 某水工建筑物基础埋深为5m,场地土层波速值为0~5m:黏土,=200m/s;5~15m:砂土=350m/s;15~25m:砾石土=450m/s;该场地土的平均剪切波速为()。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中,下列正确的是()。300m/s
337.5m/s
- 下述不正确的是()。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下述说法正确的是()。下述关于抗震设防的基本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进行设计地震评价时应包括下列()内容。()应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 某丁类建筑位于黏性土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一180kPa,未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其土层剪切波速的估算值宜采用()。下列可不进行抗震设计的地区是()。某建筑物坐落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正确的是()。水工建筑物地
- 当建筑场地为Ⅲ类场地,设计地震为第一组时,场地特征周期应为()。饱和粉质黏土场地抗震设防烈度8度(0.30g),其塑性指数为14,当满足下列()项时,IL≥0.75
WS≥0.8WL,IL≥0.75#
WS≥0.9WL,IL≥0.65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在一
- 在城市抗震设防区划(地震小区划)工作中,拱坝的设计反映谱最大值的代表值βmax=2.50,下述不正确的是()。在一般建筑场地内存在发展断裂时,对于下列()项情况应考虑发展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公路抗震设计
- 对地面建筑破坏力最大的地震波是()。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场地为Ⅰ类时,丙类建筑应允许按()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五味的阴阳属性,属阳的一组是()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是衡量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一般由
-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采用()。某丁类建筑位于黏性土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一180kPa,未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其土层剪切波速的估算值宜采用()。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不同可能影响()。建筑抗震设防的目标可概括为(
- 危害最大的地震是()。下列()情况下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不乘以增大系数。()建造在坚硬地基上的柔性结构在地震时一般表现较好,主要是因为()。构造地震#
陷落地震
诱发地震
火山地震条状突出山嘴场地中的甲类
- 在16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得实测锤击数为15击,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15m,0~15m范围土层的平均重度为20kN/m3,该场地的特征周期为()。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影响不应采用下列()。按反映谱理论确定动力放大系数时,下述
-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我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上所示的地震烈度称为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对于下列()项情况应考虑发展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某10层建筑物高度30m,其筏形基础宽12m,
- 第一层厚度为5m,第一层厚度为7.5m,剪切波速度为150m/s,第二层厚度为7.5m,甲、乙两个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的关系为()。对于Ⅳ类建筑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的地区,宜按()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确定
- 某丁类建筑位于黏性土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一180kPa,未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其土层剪切波速的估算值宜采用()。当对饱和砂土进行液化进一步判别时,设计基础埋深为5.5m,液化判别深度通常应为()。水工建筑物设计反
- 我们为客人提供灵活服务的原因是()。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取值有一定对应的关系,当没有特殊规定时,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的地区,应按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要求进行抗震设计。()下列()措施不符合
-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是衡量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一般由()确定。()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是()。建筑抗震设计的设计地震分组,其反映了()的影响。()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使用
- 位于7o地震区,其粘粒含量为10.5%,覆盖层厚度为18m,该场地类别应为()。某丙类建筑的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可初步判断为非液化土。()下列()是常用于土石坝抗震计算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考虑宏观地震烈度时应参
- 当建筑场地为Ⅱ类场地,设计地震为第二组时,下述不正确的是()。下述()不符合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的要求。()在一般建筑场地内存在发展断裂时,对于下列()项情况应考虑发展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在相同地质
- 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某450m高的电视发射塔属于()建筑()在土的动参数原位测试中,可用于测试土的剪切波速的方法有()。甲类
乙类#
丙类
丁类单孔法#
标准贯入法
跨孔法#
声波测井
共振柱法
- 场地是指工程群体所在地,下述不正确的是()。对应于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称为()。公路工程采取抗震措施时,下述()不正确。()采用标准贯入锤击数法对水工建筑物场地土的液化性进行复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