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标准状态下冰点和水的三相点的绝对温度分别为273.15K、273.16K。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正确#
错误A、雾#
B、雨
C、浮尘
D、霾
- 平流逆温是指冷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发生接触冷却作用,愈近地表的空气降温愈多;而上层空气受冷地表面的影响小,降温较少产生的逆温现象。大气中吸收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是()天空有薄云时,透过云层在太阳或月
- 虹出现在测站的东方,则预示着天气系统已移过测站。()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对低层大气,地面摩擦作用不但使风速减小,而且使风向偏向(),所以低气压区往往()。北欧高纬度地区20多公里高度处早
- 霓的颜色排列为_(),角半径约为()。一日的最低温度通常出现在()。两个等压面之间的地转风矢量差表示()。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内紫外红
内红外紫#
22°
42°
52°#A、日出前后#
B、子夜
C、下午
- 虹是圆心位于日点上彩色圆弧带,颜色排列为(),角半径约为()。()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
- 当薄云存在时,常可在太阳或月亮周围看到华,它是是环绕日月的有色光环,色彩排列为(),可以有好几圈,可多至()圈,当中的亮斑称为华盖,华盖半径最大可达到()。内紫外红#
内红外紫
3
5#
6
3°
5°#
22°
- 大气层结分布与烟云扩散形态的关系包含以下哪些类型:()。晴朗的天空为蓝色的原因是()。测量空气湿度的最基本方法是()。扇型#
熏烟型#
环链型#
波浪形
锥型#
屋脊型#A、波长较短的辐射能比波长较长的更容易被
- 大气边界层可以分为()。粘性副层#
近地面层#
自由大气层
摩擦层#
- 夜光云出现在中间层(高纬度地区夏季的日出前或黄昏后,高空出现的薄而带银白色光亮的云是(),出现在大气中的()。陆地下垫面的热量差额主要是指()。夜光云#
贝母云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下垫面与大气之间
- 对流层大气的温度一般随高度而降低,但在有些条件下,某些气层的温度会随高度而增加,这些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层是绝对稳定的层结,形成逆温的条件有:()。夜间人眼最容易辨识的是()信号灯。湍流逆温#
辐射逆温#
下
- 北欧高纬度地区20多公里高度处早晚有罕见的薄而透明的云,称之为:(),其由水滴或冰晶组成,因太阳光的()衍射作用,具有像虹一样的色彩排列。埃玛图中,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的相互配置,可分为三种类型,当状态曲线总在
- 大气按电磁特性分层,分为()。大气中温度最高的气层是()。撒播方法包括()。表示在2π长度中波的数目的波动参数是()。大气的相对湿度一般不超过()。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电离层#
逸散层
磁层#
匀和层
- 大气按中性成分的热力结构分层,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电离层
逸散层
磁层
匀和层
非匀和层
- 大气按化学成份分层,分为()。下列各项中属于大气常定成分的是()。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电离层
逸散层
磁层
匀和层#
非匀和层#A、水汽(H2O)
B、氧气(O2)#
C、氯氟烃(CFCs)
D、臭氧(O3)
- 对低层大气,地面摩擦作用不但使风速减小,而且使风向偏向(),导致气流(),所以低气压区往往()。大气中吸收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是()夜间人眼最容易辨识的是()信号灯。低压#
高压
向外辐散
辐合上升#
天气晴好
- 下列说法正确是的:()。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气压系统被称为()。大气的相对湿度一般不超过()。气溶胶按尺度大小分为三类,其中爱根核半径小于()。低层大气中,气压随高度减少得快#
低层大气中,气压随高度减
- 气溶胶粒子的分布影响因素有()、距污染源的远近程度、气象条件等。碘化银作为冰核的缺点是()。地理位置#
地形#
地表性质#
季节
人类居住情况#A、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易于分解#
B、可以破坏表面结构#
C、从而性
- 中国水汽的主要来源是()。由于地球自转以及不同高度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的差异,使得大气在水平方向(),而在垂直方向上呈现明显的()。太平洋
印度洋#
南海#
东海
大西洋A、带状分布,层状分布B、比较均匀,带状
- 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有:()。CO2#
CH4#
水汽#
CFCs#
O3#
NO2#地球的大气中重要的溫室气体包括下列数种:水蒸气(H2O)、臭氧(O3)、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氢氟氯碳化物(CFCs,HFCs,HCFCs)、全氟碳
- 华的颜色出现云层和对应的视角是()。高空对流层是指()。外红内蓝#
内紫外红
22度
Ac#
Sc
<5度#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 夜间人眼最容易辨识的是()信号灯。通常把除()以外的大气称为干洁大气。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红色#
黄色
白色
蓝色A、水汽#
B、惰性气体
C、行星大气
D、气溶胶颗粒1/2
1/3
2/3
3/4#
- 影响某地气压变化的影响因素有()。雨滴的形成增长主要是()。温度#
大气潮汐#
大风
气压系统过境#A、湍流碰并
B、布朗碰并
C、重力碰并#
D、气压梯度力碰并
- 地面层的厚度变化很大,在地面粗糙度大的地方或层结不稳定时,可达到(),反之,在粗糙度小或层结稳定的夜间,近地面层厚度可能浅薄。大气长波属于()系统。几米至100米
100米至200米#
10米至150米
100米到几公里A、大
- 自然界的焚风是最常见的()过程。在大气中垂直向上,哪一个气象要素是一直减小的?()大雨滴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大气运动系统按照水平范围可分为()高空对流层是指()。干绝热
湿绝热
假绝热#A、温度B、水汽
- 下图中,表示的是稳定的大气层的是:()。对低层大气,地面摩擦作用不但使风速减小,而且使风向偏向(),导致气流(),所以低气压区往往()。A
B#
C低压#
高压
向外辐散
辐合上升#
天气晴好
有云雨天气出现#
- 气块的减温率是γd,周围大气的减温率是γ,下列哪种情况下,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雪花的基本形状是()γ>γd时#
γ<γd时
γ=γd时五角形
六角形#
不规则多边形
规则多边形
- 当气流过山以后,形成的干而暖的地方性风,称为:()。雨滴的形成增长主要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和氧气,根据它们的结构特征,它们吸收和发射的电磁波主要位于()。山风
谷风
焚风#
热层风A、湍流碰并
B、布
- 一年中,时差的变化范围是:()。指单位时间内相位的变率是()。大气中温度最高的气层是()。16分25秒(10月30日)至-14分15秒(2月11日)#
16分25秒(2月11日)至-14分15秒(10月30日)
16分15秒(10月30日)至-1
- WMO在1981年推荐的太阳常数最佳值是()。行星大气就是包裹着行星体的()和电离气体的总称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称作()1376W/m2
1367W/m2
1367±7W/m2#
1376±7W/m2A、惰性气体
B、中
- 对于某一固定地点而言,每一个真太阳日的时间()。两个等压面之间的地转风矢量差表示()。长短是固定不变的
长短不一的#
视情况而定A、地转风
B、热成风#
C、梯度风
D、旋衡风
- 虹和晕的形成,属于()作用。()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对于某一固定地点而言,每一个真太阳日的时间()。自然界的焚风
- 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的()作用形成的。雪花的基本形状是()散射#
折射
反射
衍射
漫射五角形
六角形#
不规则多边形
规则多边形
- 高空对流层是指()。下列各项中属于大气常定成分的是()。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A、水汽(H2O)
B、氧气(O2)#
C、氯氟烃(CFCs)
D、臭氧(O3)
- 地面长波辐射在()范围中放射能力较强,而水不吸收,因此此波段全部透过大气层,在高空看地面在此波段开了一个“天窗”,则地面温度会比现在()。由于地球自转以及不同高度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的差异,而在垂直方向上
- 地球大气温度最低出现在()。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 极光出现在大气中的()。埃玛图中,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的相互配置,可分为三种类型,当状态曲线总在层结曲线的右边,可判断为()大气的相对湿度一般不超过()。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A、潜在不稳定型
B、绝对稳
-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冰雹根据尺寸和结构可分为哪三类()。一年中,时差的变化范围是:()。1/2
1/3
2/3
3/4#A、海陆风B、热成风C、焚风D、地转风A、霰B、冰雹
- 气压周期性日变化最明显的是在()。虹是圆心位于日点上彩色圆弧带,颜色排列为(),角半径约为()。热带#
温带
极地内紫外红#
内红外紫
22°
42°#
52°
- 气溶胶按尺度大小分为三类,其中爱根核半径小于()。水汽与湿空气的质量比定义为()。<0.01μm
<0.1μm#
介于0.01μm~0.1μm
介于0.1μm~1.0μm
>1.01.0μm绝对湿度
混合比
比湿#
相对湿度
- 观测表明,随着海拨高度的增加,气压值按指数减少,海拔10千米高度处的气压值降到只有海平面气压的()左右。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所谓的温湿能是显热能与潜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