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配置。万用表使用完后,应将切换旋钮放在:()热油循环时滤油机加热脱水缸中的温度应控制在()℃范围内在技术协议中,明确设备本体、机构箱门把手、螺栓等附件的()工
-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之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平行敷设时最小净距(),交叉敷设时最小净距()。220kV变压器进行真空注油前,其真空保持时间为()小时。深井电极宜打入地下低阻地层()m。0.1m;0.5mA.不少于6hB.不少于8h
- 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分相铅套电缆的固定夹具不应构成()。《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规定,一般使用仪表的准确度应根据被测量的误差等级进行选择。当被测量的误差>1.5%~5%时,应选择准确度为
- 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清除杂物。疏通
- 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厚的软土砂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充油保管的750kV变压器,在保管期间对绝缘油试验其电气强度不应小于()kV100mm;50mm
- 《智能设备交接验收规范第2部分:电子式互感器》规定,电子式互感器现场试验项目有()绝缘电阻试验。#
极性校验。#
合并单元同步特性验证。#
输出延时特性测试。#
误差试验。#
- 阻火包的堆砌应()牢固,外观整齐,不应透光。盘、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连接线、电缆铠装及屏蔽接地线较多时可将不超过()根的接地同压异界仙莲鼻子,且应与接地铜排可靠连接密实3
4
5
6#
- 经常用到电流型漏电保护开关,其保护指标设置为≤30mAS。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其正确含义。()对于断路器弹簧机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变压器采用注油排氮时,试压的试件要求:耐张线夹每种导线取试件()件长度A.心跳
- 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触电急救胸外按压法操作时,抢救者位于触电者一侧或骑跨在触电者腰部,两手交叠,手掌根部放在()处,两乳头间略低、胸骨下1/3处
- 直埋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或不同使用部门电缆间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当电缆穿入管中或用隔板隔开时,其交叉净距可降低为()。《电力系统低频减负荷和低频解列装置通用技术条件》规定,下面对电力系统低频减负
- 直埋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或不同使用部门电缆间,当电缆穿管或用隔板隔开时,平行净距可降低为()m.0.1
- 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线路,必须按设计要求的()措施施工。如被生锈铁皮及铁钉割伤皮肤,不可能导致()。按照《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验收规范》的规定,变电站智能化
- 在带电区域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规定()kV以下变(配)电工程的安装可参照执行安全措施10
35
66
110#
- 《电子式互感器现场校验规范》规定,测量电子式互感器绝缘电阻应使用2.5kV兆欧表,测量其一次对地以及信号输出端的绝缘电阻应大于()MΩ100
500#
1000
10000
- 机械敷设电缆时,应在牵引头或钢丝网套与牵引钢缆之间装设()。《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规定电缆线路的施工记录应包括()下列关于储油坑的论述正确的选项有哪些?()按照《变电站
- 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头,其接头的部位宜()。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下列注意事项哪个正确?()变压器采用注油排氮时,以下使用绝缘油符合规范的是()《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规定,变压器智能化改造后应具备()相
- 电缆采取直埋方式敷设时,高电压等级的电缆宜敷设在低电压等级电缆()。某户内变电站配电装置的母线安装后,以下对安全净距描述符合规范的是()下面60kV室内配电装置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的安全净距为650mm。
60kV
- 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中间接头位置应避免设置在交叉路口、建筑物()、与其它管线交叉处或通道狭窄处。基础型钢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接头;门口5mm
10mm#
- 直埋电缆与热管道(沟)、油管道(沟)、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热力设备或其他管道(沟)之间,虽净距能满足要求,但检修管路可能伤及电缆时,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尚应采取保护措施,当交叉净距不能满足
- 电缆敷设前,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当对电缆的外观和密封状态有怀疑时,应进行()判断;直埋电缆和水底电缆应试验并合格;外护套有导电层的电缆,应进行外护套()试验并合格。盘、柜上的小母线应采用直径不小于()mm的.
- 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m/min。二次回路接地端每个接地螺栓上所引接的屏蔽接地线鼻不得超过()两组蓄电池可布置在同一房间,不同蓄电池组间应采取()措施按照《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技术性能及试验要求》,下
- 金属电缆支架全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 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 以下表述符合电缆管配置及敷设工程标准工艺的是()保护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
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保护管的弯制成直角。
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
- 在使用机械敷设大截面电缆时,应在施工措施中校核()和(),配备敷设人员和机具。牵引力;侧压力
- 电缆与铁路、公路、城市街道、厂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的保护管和隧道内。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以上,伸出排水沟();在城市街道伸出车道路基。电缆与热管道及热力设备平行、交叉时,应采取隔热措
- 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个,每根电缆管的直角弯不应超过()个。3;2
- 金属电缆支架必须进行()处理。220kV及以上变压器本体露空安装附件时,环境相对湿度应小于()%。下面属于合并单元采样值输出接口性能测试内容的是()防腐60
75
80#
85DL/T860一致性测试。
精确度测试。
采样值报文
- 电缆支架的加工时下料误差应在()范围内,电缆支架焊接应牢固,无显著(),电缆支架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设备或线路的确认无电,应以什么指示作为根据?()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敷
- 敷设混凝土类电缆管时,其地基应坚实、平整,不应有()。悬垂线夹缠绕的铝包带其两端露出线夹口不应超过()mm《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规定,全绝缘变压器应增设零序过电压保护。零序过电压保护经()时限
- 电缆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桥架()侧。外
- 电缆管明敷设时,当塑料管的直线长度超过()时,宜加装伸缩节。30m
- 硬质塑料管在套接或插接时,其插入深度宜为管子内径的()倍220kV及以上变压器本体露空安装附件时,环境相对湿度应小于()%。《智能设备交接验收规范第2部分:电子式互感器》规定,电子式互感器传感器测量转换延时应小
- 电缆支架的层间允许最小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层间净距不应小于()倍电缆外径加10mm,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mm。2;50
- 电缆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托架支吊架的固定方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应大于()。托架支吊架沿桥架走向左右的偏差不应大于()。5mm;10mm
- 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 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采用注油排氮时,试压的试件要求:耐张线夹每种导线取试件()件互感器误差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5绝缘油应经净化处理,注入变压器、电抗器的油应符合有关规定。#
油管宜
- 电缆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电缆管弯制后,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弯曲半径。《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规范第1部分:通用检验规范》规定,当变电设备在线
- 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塑料电缆管应有满足电缆线路敷设条件所需保护性能的品质证明文件。母线在支柱绝缘子上固定时,符合要求的有()凹凸不平母线固定金具与支
- 组装后的钢结构竖井,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其长度的()。支架横撑的水平误差不应大于其宽度()。竖井对角线的偏差不应大于其对角线长度的()。()属于违章操作。《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检测规范》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