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典考网
查看所有试题
  • 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

    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常见后遗症()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表示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有()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 B.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C.抓好灭蚊、防蚊工作 D.抓好预防接种
  • 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乙脑的病理改变特点应除外()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 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A.脑及脊髓均可受累,以大脑皮
  • 乙脑的病理改变特点应除外()

    乙脑的病理改变特点应除外()乙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男,3岁,高热、昏迷、抽搐2天急症入院,疑为乙脑。为明确诊断,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A.脑及脊髓均可受累,以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最严重 B.大脑和脑膜均有充血、水肿
  • 下列各项均提示乙脑预后严重,除外()

    高热2天,体查:深度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周围血象,WBC22×10/L,N0.90L0.10,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乙脑极期惊厥与抽搐的特征有()A.合并肺炎 B.频繁抽搐 C.体温过高 D.昏迷时间过长 E.流行后期的病人#A.快速静脉
  • 关于乙脑的病理改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关于乙脑的病理改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下列各项均提示乙脑预后严重,脑膜刺激征阳性,L0.20,脑脊液常规:WBC5.0×106/L,形成“血管套” B.神经细胞变性、肿胀及坏死,核溶解,细胞内出现空泡 C.脑实质及脑膜血管充血、扩
  • 关于乙脑的流行病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关于乙脑的病理改变,发热,膝反射亢进,诊断为()4岁女孩,昏迷,双侧瞳孔缩小,5岁,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B.在我国的流行高峰期通常在7~9月份 C.有明显家庭聚集现象# D.主要分布在亚洲 E.近年来成
  • 乙脑病毒的特征包括下列各项,除外()

    乙脑病毒的特征包括下列各项,除外()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菌是()关于乙脑的传染源,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血常规WBC10×109/L,血小板180×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A.在乳鼠脑组织、鸡胚、猴肾细胞、Hela细胞等多种
  • 关于乙脑的传染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关于乙脑的传染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A.乙脑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 B.吸血蝙蝠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和长期储存宿主 C.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乙脑的重要传染源#
  • 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是()A.高热、惊厥 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休克的表现#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弛,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
  • 乙脑病人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

    乙脑病人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乙型脑炎病毒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下列哪项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叙述是正确的()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在乙型脑炎呼吸衰竭的抢救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主
  • 下列哪项不是乙型脑炎的病变()

    除外()下列各项均提示乙脑预后严重,除外()男,3岁,高热、头痛、昏迷、抽搐3天于8月20日入院。体格检查:T40.5℃,P100次/分,呼吸浅表,节律不齐,瞳孔大小不等,颈硬,巴氏征(+)。下列哪项处理不妥当()A.血管套形成 B.小
  • 流行性乙型脑炎时不会产生哪项病变()

    意识呈浅昏迷,颈硬,淋巴细胞0.25,脑膜刺激征阳性,L0.20,脑脊液常规:WBC5.0×106/L,首先应作什么检查()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过程当中最常见的表现是()男,深昏迷,呼吸浅表,对光反应迟钝
  • 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病变的主要部位是()

    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病变的主要部位是()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除外()患者稽留高热五天,伴意识障碍、颈硬、克氏征(+),多核0.54,单核0.46,蛋白1.24g/L,糖
  • 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A.大脑皮质 B.脊髓 C.间脑 D.中脑 E.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A.借飞沫呼吸道传染 B.粪便污染水源和食
  • 下列哪项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叙述是正确的()

    脑脊液白细胞数150×106/L,可排除下列哪一种情况()男,5岁,L0.15。脑脊液:细胞总数100×106/L,蛋白质0.6g/L,发热,于2001年8月1日入院。入院后查体发现:T40.5℃,包括越冬蚊和早春蚊# B.防蚊,使用蚊帐和驱蚊剂等# C.乙
  • 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大,呈去大脑强直

    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呈去大脑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乙型脑炎在我国的发病季节主要在()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常见的临床表现()男,3岁
  • 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

    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乙脑的病理改变特点应除外()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乙脑的神经系统表现的正确概念应除外()患儿6岁,恶心5天,伴抽搐,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血常规WBC10×109/L,中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

    因发热头痛3天,于9月1日入院。体查:体温40℃,浅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巴氏征阳性,L0.25,WBC120×106/L,L0.20,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 D.治疗并发症 E.抗菌治疗,形成脑水肿# D.神经细胞病变坏死、变性、肿胀
  • 乙型脑炎的临床分期中不包括()

    3岁,P100次/分,节律不齐,对光反应迟钝,发热,病理征阳性,血常规WBC10×109/L,中性86%,血小板180×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A.初期 B.发热期# C.极期 D.恢复期 E.后遗症期A.血管套形成 B.小脓肿形成# C.软化灶形成
  • 乙型脑炎在我国的发病季节主要在()

    嗜睡,头痛3天,体温40.2℃,意识呈浅昏迷,膝反射亢进,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脑脊液无色透明,诊断为()下列方法中可用于乙脑早期诊断的是()乙脑与中毒性菌痢的区别在于()A.冬春季节 B.秋季 C.7、8、9三个月# D
  • 乙型脑炎病毒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气温在35℃以上,家庭成员中很少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菌是()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菌是()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常见的临床表现()乙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乙脑特异性IgM抗体具有如下特征()患儿6岁,发热,头痛,伴抽搐,皮肤无瘀点、瘀斑,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中性86%,尿常规未见异
102条 1 2 3 下一页
必典考试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