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从事跨越架搭设、维护、拆除工作五年以上的人员可以不用持证上岗()二级高处作业的作业高度为()。挂脚手架架体防护要符合哪些要求()。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每隔()跨设置1
- 脚手架上搭设临时疏散通道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风力在()级以上时,不准砍伐树木正确#
错误、120—150mm#
B、150—200mm
、200—300mm
、300—400mm4
5#
6
- 一级动火区域,也称禁火区域。()根据安全生产法,从业人员享有的五项权利是:()权。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承力绳封网后的池度应不大于()值。钢绞线夹板主要供装设和固定电缆吊线以及()拉线或()
- 跨越架架体的稳定性更重要。()带电跨越架施工过程中传递工器具和物料必须使用()绳。正确#
错误A、绝缘#
B、金属
C、钢丝
- 碗扣式脚手架不易丢失构配件,运输方便。()WTO组织要求其成员国在安全生产方面必须做到生产过程符合()的标准,否则其产品不准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凡经医生诊断患有()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如在夜间进行脚手架的
- 纵向扫地杆应固定在立杆的外侧。()防御铁屑、灰砂、碎石等物冲击伤害眼面的眼面防护用品是:()。正确#
错误焊接面罩
防冲击眼(面)护具
防化学药剂眼(面)护具#
- 悬挑架的外立面必须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从事高处作业人员,一般每年需要进行一次体格检查,患有什么疾病人员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正确#
错误心脏病#
高血压#
精神病#
癫痫病#
-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培训作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落地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的特点()。《安全生产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
- 碗扣式脚手架的连墙件水平间距不应大于4.5m。()特级高处作业的作业高度为()。井架装拆应由专业队伍按作业方案操作,操作者须持有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还应()。安装、拆卸作业安全守则有()
- 碗扣式脚手架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的特点。()《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规定,脚手架的检查项目分为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其合格标准分别为()。为了保证脚手架安全,在脚手架上不得进行()作业。临边防护必须要按规定
- 梯子是由木、竹、绝缘材料、铝合金等材料制作的登高作业的工具()绝缘网敷设好后,将所余网绑在一侧()上。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实施,下列()属于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主要内
- 只要物体在地球附近,无论物体与地球接触与否,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套管式爬升架,架宽一般小大干1.2米,架长不大于()。正确#
错误A、l-2片
B、2-3片#
C、3-4片
D、4-5片
- 结构施工中,可利用管道竖井做临时运输通道,但必须有防护措施。()高处作业是指坠落高度在()以上的高处作业。《安全生产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
- 吊篮用的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应小于9。()遇到伤害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并设法维护好现场秩序35kV带电跨越架拉绳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m。正确#
错误A、焦急
B、镇静#
C、惶恐A、1.5
B、2.5#
C、3.0
- 使物体之间产生弹力,必须发生挤压而产生形变。()主节点是下列()杆件紧靠的扣接点。正确#
错误A、角杆
B、立杆#
C、纵向水平杆#
D、横向水平杆#
- 施工班组在每天上岗前进行的安全活动,称为()活动。脚手架的安全防护有哪些()。未经电力企业同意,不得同杆架设()有线电视等其它线路。A、班前#
B、班中
C、班后A、脚手架防火#
B、脚手架放电#
C、脚手架的过道
- 用有向线段描述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二级高处作业的作业高度为()。攀登有()的杆塔时,应采取防滑措施。正确#
错误2-5m
5-15m#
15-30m
大于30m裂纹
覆冰#
混凝土脱落
积雪#
- 搭设、拆除脚手架时,无需熟练,均可操作。()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安全带适用于以下()作业。正确#
错误A、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50-200mm#
B、采用对接或搭接时均应符合规范第6.2.3条的规
- 高处作业具体危险有害因素与工作环境关系很大。()未经电力企业同意,不得同杆架设()有线电视等其它线路。顶升时,工作班组应确定()。内爬式塔机的优点是()。正确#
错误广播#
电话#
低压线路顶升指挥人#
液压顶
- 安全钢丝绳不得有松散、断股、打结现象。()立网的高度不小于()。跨越架搭设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作业知识。在一般情况下吊篮平台至少应有()吊索设有约束装置。正确#
错误1.5m
1.0m
1.2m#
2mA、高空
B、带电#
C
- 防护栏杆和安全网可以随意设置,无需按照规定。()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启动预案,采取科学、合理的救援程序有条不紊的展开救援,将伤亡事故或损失减少到()限度。在施工现场燃煤茶炉处进行施工作业属()级动火区域。
- 力的三要素也可用一个有向线段来描述其方向和大小。()使用脚手架应符合下列规定()。带电跨越架架体基础敷设接地,与球铰距离不小于()m。正确#
错误A、砌筑脚手架操作层上堆放砖块数不得超过三层#
B、堆放在操作
- 连锁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只有安全装置关合时,机器才能运转。()下列眼外伤中关系最密切,且危害严重的是()。每位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三不伤害”的原则,下列选项哪个不属于“三不伤害”的原则()。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如
- 纵向水平杆单根不应小于()跨。斜道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应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处应用()填平。挂脚手架施工荷载应满足哪些要求()。计算立杆稳定性时,应选取其危险部位(或最不利部位)
- 高处作业分为2~5m、5~15m、15~30m及35m以上四个区段。()登高作业脚手架按用途划分为()。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搭设门架的地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标高()㎜。正确#
错误A、砌筑脚
- 根据伤情对伤员边分类边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缓后急、先近后()。特种作业人员是指()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脚手架坚固、耐用,不仅()了脚手架使用的周期,而且可以()发生伤亡事故。整机功能试验,即在
- 移动操作平台的轮子与平台的()处应牢固。插在底座上的立杆采用3.Om和1,8m两种不同长度立杆交错布设,往上采用()的立杆。上下层同时进行工作时,中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板,工作人员必须要()梯子上有人时,(
- 在架体外侧传递工器具和物料时严禁使用()绳。杆塔上工作人员和所携带的工具、材料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10kV及以下()。带电跨越架宜采用干燥的竹竿、杉杆搭设,严禁使用()等。如在夜间进行脚手架的搭拆,
- 高层脚手架应安装防雷装置,可在脚手架一侧高杆接长,使之高出顶端()m作为接闪器。A、2#
B、4
C、6
- 门式脚手架的连墙件,水平方向一般每隔()跨设置一个。为了保证架设中的立杆垂直,应该是()。A、四#
B、二
C、六选择挺直的杆件用于立杆#
两步搭设中及时校正#
两步完成后加设地杆保护#
两步完成后加设斜杆保护#
- 脚手架外挂的密目式安全网,必须符合()标准要求。特种作业人员的基本道德要求有()。所谓检查工作,是指处于使用期内的吊篮检验,核查工作包括()。A、阻燃#
B、消防
C、安全爱岗#
尽责#
文明#
守则#限位器检查
日
- 当碗扣式脚手架高度大于24m时,每隔()跨应设置一组纵向通高斜杆。在搭设斜道时,为了防止脚手板的滑动,应在脚手板上每隔()设置一根2cm~3cm厚的防滑撑。带电跨越架架体基础敷设接地,接地棒深度不小于()m。遇有六
- 35kV带电跨越架拉绳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m。在门前使用梯子,无人监护,有被()的门撞倒,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外脚手架上供人员上下的斜道坡度(高:长)应不大于(),宽度不小于lm。吊篮在运行中发现设备
- 含有大量尘埃但无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选用()型照明器。挂脚手架施工荷载应满足哪些要求()。当碗扣式脚手架高度大于24m时,每隔()跨应设置一组纵向通高斜杆。遇有六级以上强风、()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高
- 搭设顺序要求,严禁出现()。使用脚手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架体外侧传递工器具和物料时严禁使用()绳。带电体隔离防护设施严禁在()天搭设。井架提升机构包括()A、随层安装连墙件
B、立杆过高甩搓作业#
C、
- 碗扣式脚手架设置机动车通行洞口时,必须设置防()措施。高处作业均须先搭建脚手架或采取(),方可进行。A、倾斜
B、倒塌
C、撞击#防止生病措施
防止触电措施
防止坠落措施#
防滑措施
- 5根立杆一组设置剪刀撑的角度应为()度。悬挑式脚手架用于锚固的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与型钢间隙应用()楔紧.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年龄要求是年满()周岁。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应在()校正步距、横距、立杆垂直度,以
- 跨越架立杆埋深应不小于()m。施工企业及其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工程处领导和施工、技术、安监部门负责人,应由上级安监部门组织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往下计,宜每隔()满铺
- 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时,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要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必须取得()后,方准上岗操作。跨越架十字斜撑与地面的水平夹角为()度。正确#
错误《职称证》
《培训证》
《特种作业操作证》#A、30
B、40#
C
- 在周围环境不会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可以随便搬动伤员。()机械伤害的主要类型有()等。正确#
错误压伤#
物体打击#
挤伤#
砸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