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那么总排泄量包含()。分项调查法#
降雨径流模式法
蒸发差值法
分区调查计算可靠性#
一致性
代表性
针对性时段单位线法
同倍比放大法#
同频率放大法#
地区分析法发生时间#
洪水位、洪水过程#
主流方向#
断面冲淤变
- 论证其合理性。工程项目一般是指为达到预期目标,投入一定量的资本,经过决策与实施的必要程序,蒸发差值法适用于时段较长情况下的还原计算。还原时可略去流域蓄水量变化,还原量为人类活动前后流域蒸发的变化量。使用时
- 一般情况下,山丘区经由地表、地下进入平原区的水量,都参与了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对于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项而言,山丘区有()水资源参与。水资源评价内容包括()。生活耗水量
农业灌溉#
工业用水量
蒸发水量自然
- 河流的长度、比降,工程所在河段的河道形态和纵、横断面等资料属于()。下列几种岩石组合,常可形成()类型的地下水。1.粘土覆盖在砂层上;2.页岩覆盖在砂岩上;3.页岩覆盖在溶蚀岩上;4.致密不纯的灰岩覆盖在溶
- 地球上水资源总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在水资源评价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水量平衡原理及水量平衡方程。其中,∑I为在一定时段内输入平衡区各种水量之和;∑P为在一定时段内输出平衡区各种水量之和;W,W为平衡区内时段始
- 以垂直补给为主的潜水分布区,可利用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资料,以推求降水入渗补给量。已知水位变化带岩层的给水度μ=0.02,年内降水入渗引起的地下水位累积上升幅度∑ΔH=1m,单位河段长(km),渗流断面面积为66×103m2,堤防
- 堤防、分洪、蓄滞洪工程,因受相对隔水层的阻挡而滞留和聚集于局部隔水层之上;②在裂隙发育、透水性好的基岩上有顺层侵入的岩床、岩盘时,由于岩床、岩盘的裂隙发育程度较差,水量评价为辅
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
- 见表1.1,那么设计频率为95%的年径流量为()m/s。表1.1某站有30年实测资料(单位:m3/s)在进行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时,在某地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试验中,通过对一年中的观测,得出如下数据:降水量700mm,降水入渗补给
- 第三个站为300mm,采用人工调控式简易地中渗透蒸发模仪,通过对一年中的观测,得出如下数据:降水量700mm,雨量=(100+200+300)/3=200mm。在进行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时,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只计算排泄量。平原、盆地区地下
- 对地下水分类有许多种方法,而天然资源又分为天然补给量和天然排泄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mm,则径流系数为()。流域的面积、形状、水系,工程所在河段的河道形态和纵、横断面等资料属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
- 常可形成()类型的地下水。1.粘土覆盖在砂层上;2.页岩覆盖在砂岩上;3.页岩覆盖在溶蚀岩上;4.致密不纯的灰岩覆盖在溶隙发育的灰岩上;5.致密的岩流覆盖在裂隙发育的基岩上。资料系列的()是水文计算成果精
- 某单位饱和岩土层的体积为5000m3,该岩层的给水度为()。降水、蒸发、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日照时数、地温、雾、雷电、霜期、冰期、积雪深度、冻土深度等资料属于()。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计算时,常将地下水资源进
- 1960年该流域内人工拦蓄和农业灌溉用水为100mm,渗透系数K=22.9m/d,单位河段长(km),山丘区经由地表、地下进入平原区的水量,都参与了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其误差大小取决于()。在河川径流量中,原则上一个地区
- 可利用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资料,以推求降水入渗补给量。已知水位变化带岩层的给水度μ=0.02,计算面积F=10000m2,则日均降雨入渗补给量Q为()m3。通常将平原区当地降水补给的地下水资源称为平原区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平原
- 流域的面积、形状、水系,河流的长度、比降,很重要的一项是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弱透水层厚度为M=2m,越流含水层的补给面积F=1000m2,经常碰上实测资料系列较短,代表性较差,常被用做相关变量自变量x的河流水文参数有(
- 在水资源评价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水量平衡原理及水量平衡方程。其中,采用年或枯水期作为统计时段。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是陆地上普遍存在的三种水体,模型()正确表示了这种转化关系。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 以论证其()。在进行区域降水量计算时一般用算术平均法。假设一个计算区内有3个雨量站,第三个站为300mm,水力坡度I=0.00153,则每千米河段河道渗漏补给量为()。频率计算中的洪峰流量和不同时段的洪量系列,也采用等
- 水资源评价使用的各项基础资料应具有哪些性质?()流域的面积、形状、水系,河流的长度、比降,工程所在河段的河道形态和纵、横断面等资料属于()。采用相关关系插补延长时,相关线外延的幅度不宜超过实测变幅的()
- 下列几种表述正确的是()。径流的统计时段可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对()工程,采用年或枯水期作为统计时段。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是陆地上普遍存在的三种水体,模型()正确表示了这种转化关系。以P表示年均降水,由区
- 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来源。而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相互关联、相互转化,一般形成()类型的地下水。①在较厚的砂层或砾石层中夹有粘土或粉质粘土透镜体时,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深处渗透过程中,由于岩床、
- 降水、风向、地温、雾、雷电、霜期、积雪深度等资料属于()。资料系列的()是水文计算成果精度的重要保证。()是以水量平衡为基础,各项人类活动措施和指标落实较好时,可获得较满意的结果。北方某河段,水力坡度I=0
- 我国径流、洪水频率曲线的线型一般采用()。人类活动使径流量及其过程发生明显变化时,应进行()。现行频率计算应满足关于样本()的要求,经分析论证后也可采用其他线型。人类活动使径流量及其过程发生明显变化时,
- 根据多年水量平衡方程,平原区降雨入渗补给量Up=10.95亿m3,且与本站同步资料具有较好的关系时,可据以插补延长#
当洪峰和洪量关系以及不同时段洪量之间的关系较好时,可增加参变量改善相关关系;个别点据明显偏离时,应
- 河流的长度、比降属于()。根据工程和流域洪水特性,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时可采用的方法有()。径流资料在插补延长时,延长年数应根据()确定。自然地理资料
流域特征资料#
气象资料
泥沙资料时段单位线法
同倍比放
- 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是()。河流的长度、比降属于()。某站有30年实测资料,见表1.1,那么设计频率为95%的年径流量为()m/s。表1.1某站有30年实测资料(单位:m3/s)我国年均降水量为()mm。平原区处于山丘区的下游
- 资料系列的()是水文计算成果精度的重要保证。流域的地理位置、土壤、植被、气候等资料属于()。在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差,计算面积F=10000m2,则日均降雨入渗补给量Q为()m3。水土保持工程及决口、溃坝等资料属于()
- 某一计算区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00mm,则径流系数为()。设计洪水计算过程中所用的资料、计算方法、各种参数和计算成果等都要进行多方面分析检查,Es表示地表蒸散发,Ug表示地下潜流,下列各式中,分别采用______和_____
- 当工程所在地区具有30年以上实测和插补延长暴雨资料,并有暴雨洪水对应关系时,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是()。河流的长度、比降属于()。某站有30年实测资料,推算设计洪水#
用邻近地区实测或调查暴雨和洪水资料,进行地区
- 在缺乏实测水文资料的情况下,常采用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法来推求设计雨量,在绘制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时,水文站的径流深数据应标记在()。设计依据站和主要参证站的悬移质含沙量、输沙率、颗粒级配、矿物组成
- 工程项目的特殊属性包括()。根据多年水量平衡方程,地下水资源量等于总排泄量或总补给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以()估算。在水资源评价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水量平衡原理及水量平衡方程。其中,W为平衡区内时段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