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经济型流动人口的流向呈现:()、梯度流、()和跨洋流四种情况。向心流;反差流
-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有:()、机械增长和()三种途径。自然增长;流动增长
- 我国根据人人口居留时间的长短,将流动人口分为:()、暂住人口和()三大类。常住流动人口;过往人口
- 我国城镇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突出地体现在:()、农民工进城打工和()所形成的“三碰头”局面。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 1996年经合组织首次在国际组织文件中使用了“()”这一概念。知识经济
- 新加坡首先提出“()”的概念。1998年()正式提出了“数字化舒适社区建设”,即数字城市的倡议。智能城市;美国
- 美国经济学家弗()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的概念。市人口增长有三种机制,城市化主要是由()两种机制推动。里兹·马克卢普;知识产业A.自然增长
B.机械增长#
C.外延增长#
D.收入增长
- 当前在技术市场上经营的技术商品流通形式主要有: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入股经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
- 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 商品流通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委托代理组织、()三类。自营商业组织;交易服务组织
- 按传统的经济理论,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农业、()、建筑业、()、()五大产业部门。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
- “三次产业”最早由新西兰经济学家()教授在()年出版的《进步与安全的冲突》中提出。费希尔;1935
- 自2003年以来,我国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将经济成分划分为:()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经;非公有经济
- 我国城市目前的投资来源主要有:国家投资、自筹投资、()、境外借贷、()5种形式。城市集聚经济是由()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经济。银行贷款;外商直接投资A.外部规模经济#
B.内部规模经济
C.外部范围经济#
- 一般将中心城市划分为:()、具有跨省影响力的地区性城市、()四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性城市;省级中心城市和省内中心城市
- 城市生产力结构主要包括()、产品结构、()和经济组织结构四类。产业结构;技术结构
- 城镇体系总体上可分为()、多核形、()和带状形四种模式。金字塔形;网络形
- 城镇体系一般具有整体性、()、重叠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层次性;开放性
- 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批准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国号称“两江一海”的地区指的是:()、()和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 我国在1958年开始建立和规划经济区,把全国划分为:()、东北、华东、()、华南、西南、()七大经济协作区。华北;华中;西北
- 地域分工论又称“绝对成本法”:“绝对优势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在()一书中提出。亚当·斯密;《国富论》
- “比较成本”最先是由英国的托仑斯于()年在《谷物对外贸易论》一文中提出。完整建立“()”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815;比较成本论
- 我国城市化水平预测的方法主要有:()、相关分析法、()。市人口增长有三种机制,城市化主要是由()两种机制推动。趋势外推法;联合国法A.自然增长
B.机械增长#
C.外延增长#
D.收入增长
- 就地型城市化从诱因上可以分为:()、对外交通主导型城市化、()、开发区型城市化。资源开发主导型城市化; 产业结构调整型城市化
- 分散型城市化在空间形态上可以分为:()(连续型)和()(跳跃型)两种形式。外延型;飞地型
- 城市化主要有()、()和就地型城市化三种基本形式。集中型;扩散型
- 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城市化水平在()以前为史前阶段;()为起步阶段;()为加速阶段;()为基本实现阶段;()为高度发达阶段;()以后为自我完善阶段。10%;10-20%;20-50%;50-60%;60-80%;80%
- 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阶段;30-70%为()阶段;70%以上为()阶段。初期;中期;后期
- 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将城市化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轨迹概括为一条被拉平的()曲线。诺瑟姆;S
- 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经济类型;科技进步
- 工业化的特殊经济本性包括:“()”、“()”和“()”三项原则。最低临界值;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循环累积因果关系
- 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着:()、工业化的中坚推动和()。农业的先导传动;第三产业的后续拉动
- ()年初,美国城市率先提出兴建“()”。1933;信息高速公路
- 美国未来学家()于1980年出版了《第三次浪潮》城市的基本功能包括()。阿尔温·托夫勒A.载体功能#
B.经济功能#
C.社会功能#
D.特殊功能
- 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在《美国城市的职能分类》将城市分为7类:()、混合城市、()、运输业城市、()、大学城市、()。工业城市;批发商业城市;矿业城市;游览疗养城市
- 美国经济学家()在其1973年发表的《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即前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丹尼尔·贝尔;三阶段论;工业社会
- 我国大陆地区的城市按照行政级别划分可以分成:()、副省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五个层次。直辖市;地级市
- 划分城市的标准主要有:()、()、()、职业和产业构成的标准。人口规模的标准;人口密度的标准;行政区划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