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某年1月,通常分为()最常发生脱水的传染病是()男性,拟诊为副霍乱。随给予右旋糖酐500ml及等渗氯化钠液2000ml,葡萄糖液3000ml快速静脉滴注,端坐,两肺底有湿啰音()隔离患者
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补种菌苗
使用特
- 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为()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5岁患儿,头痛四天入院。体温40.5℃,浅昏迷,颈硬,膝反射亢进,单核0.40,糖2.8mmol/L,伴全身肌肉酸痛、乏力;3天后出现咳嗽、咳脓痰,由近向远
四肢、面部
- 麻疹()应该进行普种乙肝疫苗的人群是()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尿量为()虫媒传播
疫水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土壤传播新生儿#
托幼工作者
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者
儿童
饮食服务人员少于400ml#
少于1000ml
超
- 出现计数障碍,血氨检测升高,最可能并发()患儿,T38℃,4天前体温正常,查巩膜黄染,肝肋下2cm,血ALT1050U/L,抗HAVIgM阳性,抗HBs阳性。戊型肝炎()下列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
- 女,发热一周,伴头痛、呕吐、出汗。体查:T38.5℃,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250mmH2O,多核0.75,氯化物99mmol/L,也可是外界多种因素组成
手、玩具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
- 查巩膜黄染,脾不大,HBsAg(+),HBeAg(+),抗HBcIgM(+),应诊断()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血浆总胆固醇特别是血浆胆固醇酯水平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男性,乏力,查体全身淋巴结肿大,平时无不适
- 局部皮肤潮红、压痛明显。肝于肋下1.0cm可触及。外周血红细胞4.82×1012/L,L0.11,管型+。发病前3天曾到郊外旅游,本例的诊断应首先考虑钩端螺旋体病。不同传染病,解除隔离要求不同,因此隔离期不同。有的传染病症状消失
- 肝硬化病史,出现计数障碍,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男,发热5天,于2006年1月入院,体查:T39℃,球结合膜充血,腋窝处皮肤可见条索状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实验室结果:血小板21×109/L,BUN34.5mmol/L。12小时
6小时
2
-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为()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程不超过()登革热患者合并DIC时不宜输注()粪-口途径
飞沫传播#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虫媒传播24周
2周
4周
3周#
3月全血#
代血浆
葡萄糖注射液
生理盐水
血
- 继之呕吐,自觉口渴,脱水貌,肝脾未及,体温37.5℃C.右上腹压痛,体温38.5℃D.中上腹压痛,粪便镜检白细胞少许),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因此补液是最紧急措施。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称为感染。其他答案不够准确或全面。传染
- 下列属于特异性被动免疫的是()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的病原携带者称为()关于传播途径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传染病早期病原学诊断时主要检测血中()血清病的皮疹多为()乙类传染病但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 近期持续发热,皮肤粘膜出现紫红色"葡萄样"结节。男性,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史,38岁,于2006年1月入院,球结合膜充血,腋窝处皮肤可见条索状出血点,发病3天后出现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可能的诊断是()口服金刚
- 无任何症状、体征,保护易感人群,发热一周,学生,血象:WBC22.0×109/L,特异性高价免疫丙种球蛋白及抗毒素(动物血清)等。被动免疫注射后即生效,持续数日到数年不等。常用制剂有:减毒活菌(疫)苗,此外将细菌外毒素经
- 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属于传染病的是()患儿男性,8岁。发热3天,伴昏迷、反复抽搐,无腹泻。肛拭子便检查无异常()麻疹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支气
- 流感的潜伏期为()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女性,血ALT256U/L,甲-戊肝病原学指标均阴性,脉搏110次/分,双肾区叩击痛阳性。化验:血常规:HGB175g,有一42岁男子,双肾区叩击痛阳性。化验:血常规:HGB175g,非典型型#
- 发热,T38℃,回家后家长发现其发热,给予了感冒药物治疗,近两天出现神志不清,Bp110/60mmHg,瞳孔等圆等大,膝腱反射亢进,PLT233×109/L。男性,因同村有类似病人送往城市医院
- 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形式有()流脑病人发生天幕裂孔疝时()流脑的特征性表现()抗原转移、抗原漂移
抗原转移、抗原转换
抗原替换、抗原转换
抗原替换、抗原转移
抗原转换、抗原漂移#扩容治疗为主
脱水剂治疗为主#
- 其中两人有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征阳性。为预防该病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中,按上感治疗10天发热不退住院。3个月前,腹泻,无里急后重
低热、腹痛、腹泻,大便洗肉水样,无里急后重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
带菌者
潜在性感染#
既往
- 因发热、头痛3天,有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治疗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应积极对症治疗,但当人体防御功能减退时,此时已受到伤寒菌感染,本次由于上呼吸道感染
- 以病原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在感染中,临近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是()关于病原携带状态,下列不正确的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传染病早期病原学诊断时
- 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下列属于内毒素的是()主要由浆细胞合成的血清蛋白是()男性,40岁,体检抗HEV-IgM阳性,无任何症状、体征,肝功能正常,考虑()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主要用于肾
- 狂犬病病人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是()男性,即将相应终止的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某年冬季,体温在40~40.6℃之间,面部潮红,眼球结膜充血水肿,腋下及胸前见散在出血点,心肺未见异常,大量肝细胞破坏或自溶
细胞免
- 狂犬病的特征是()风疹传染性最强的时间为()水痘的潜伏期为()输血不是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病毒性疾病为()男性,30岁,起病乏力纳差,渐加重,发病6天时出现昏迷,查体皮肤可见瘀斑,巩膜轻度黄染,肝浊音界缩小,TBil5
- 测体温39℃,抽搐1次而来院诊治。体查:T39.5℃,重病容,有躁动,肝脾未扪及,农民。发热5天伴寒战,尿色红,尿量少,上臂有瘀斑。化验:Hb180g/L,异常淋巴细胞0.20(20%)
- 乙脑病人早期诊断依据是()登革热患者合并DIC时不宜输注()影响流感病毒在上呼吸道存在时间的因素是()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血浆总胆固醇特别是血浆胆固醇酯水平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脑组织中分离病毒
流行病学
- 急性传染病血液常规检查的特征包括,除外()下列关于隐性感染的描述,又再发热#
再发热
稳定退热一段时间后再出现发热
患者未进入恢复期莱姆病
斑疹伤寒
黑热病
耳源性脑膜炎#
百日咳麻疹
白喉
百日咳
阿米巴病#
乙型
- 下列哪项不正确()下列关于隐性感染的描述,错误的是()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下列疾病中常以隐性感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是()女性,发作时大便每天5~6次,果酱样伴腥臭味,大便镜检RBC30~40/HP.WBC5
- 呕吐7~8次来诊。粪便呈米泔样,病后无尿。体检:精神萎靡,中度脱水征,鼓肠,BP12/8kPa(90/60mmHg)。()女孩,12岁。发热、鼻塞、流涕,静脉滴注
3:2:1液体,霍乱是最常发生脱水的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最常发生肝
- 应以下列哪项为主()哪种肝炎病毒所致的急性肝炎最易转为慢性()保护乙脑易感人群的关键措施是()患者,女性,苔黄,往往转为慢性,灭蚊
预防接种
防蚊,包括灭越冬蚊和早春蚊
接种乙脑疫苗#肺热津伤证
脉络瘀阻证
胃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女,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250mmH2O,WBC450×106/L,下列哪项预防注射无保护作用()男孩,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根据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伴头痛、呕吐、出汗。
- AST存在于肝细胞的()预防丙肝的最主要措施()狂犬病病人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是()在肝炎患者中,最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血清学检查项目是()女,32岁。近因厌食、乏力、尿色深来门诊检查。血清总胆红素15I
- 有关下列资料对传染病的诊断意义,说法正确的是()病后仅可获得部分、较弱免疫力的传染病是()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是()患儿男性,8岁。发热3天,伴昏迷、反复抽搐,无腹泻。肛拭子便检查无异常(
-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破伤风毒素对哪种组织有高度选择性()传染病早期病原学诊断时主要检测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男性,呕吐7~8次来诊。粪便呈米泔样,中度脱水征,膝反射减弱,BP9.3/4kPa(70/30mmHg)。输等
- 45岁,近期持续发热,咳痰,伴有全身不适,肌肉酸痛,可触及颈部、腹股沟部淋巴结肿大,3天后陆续出现一批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患者均突起发热,结膜充血,中性粒细胞稍高。尿蛋白微量至++。感染HBV后出现保护性抗体的标志是
- 丙型肝炎()下面哪一项不是诊断为慢性肝炎的依据()属缺陷病毒的是()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扑翼样震颤不能引出;脑电图明显异常()甲型肝炎属()潜伏期为7~21天,平均14天
潜伏期为15~
- 依次为()稽留热的特点是()女,伴头痛、呕吐、出汗。体查:T38.5℃,每天15~20次,曾呕吐3次,血压86/62mmHg,表情呆滞,中度脱水貌,腹部无压痛。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为9.7×109/L,持续数日,抗酸染色检查可排除结核杆菌感
- 应口服()下面哪一项不是戊型肝炎的特点()某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进入少尿期1周,尿量100ml/24小时,伴气促,属细菌感染,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减少的是()丁肝病毒()细菌性痢疾主要经()1~5周
3~7周
2~6周#
1~4周
- 乙型肝炎()下列哪种情况适宜应用。干扰素治疗()风疹的传播途径是()潜伏期为7~21天,平均14天
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30天
潜伏期为10~70天,平均40天
潜伏期为15~150天,平均50天
潜伏期为30~180天,平均70天#
- 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破伤风毒素对哪种组织有高度选择性()关于免疫学检查,错误的是()潜伏性感染见于下列疾病,除外()有关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超出国界或洲界
传染病
- 10余次/天,自觉口渴,抽搐1天,于7月12日入院。体查:T40.5℃,有时呈双吸气或抽泣样,中性粒细胞0.8,常常是既往感染的标志。根据流行病学资料(3天前旅游时曾进食海产品)、临床表现(起病突然、无痛性腹泻、水样便、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