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伴抽搐、意识障碍2天,于2001年8月10日入院。入院后查体发现:T40.5℃,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血常规:WBC14×109/L,中性86%,血小板180×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该患儿的分型可能是()患者男,32岁,林业工人。1月
- 患者男,伴头痛2天,神志不清半天,P110次/分,R28次/分。昏迷状态,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刚及,脾未及,巴氏征阳性。血常规:WBC20×109/L,N92%。本病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检查钩端螺旋体最常用的方法是()。败血症
- 患者女,农民。发热4天,昨天尿量680mU24h。体检:BP90/60mmHg,呈酒醉貌,胸部可见出血点,注射部位可见片状瘀斑,尿蛋白(+++)。不恰当的处理是立即()。查血常规
查抗-EHF-lgM
补充血容量
应用速尿200mg挣脉注射#
查
- 无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常见食物中毒致病菌是()C
- 下列哪项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指标()霍乱临床分期为()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eB, C, D
- 可辅助诊断钩端螺旋体的试验是()。VDRL试验
RPR试验
MAT试验#
MHA-TP试验
- 患者女,28岁。2年前杏体发现HBsAg(+),肝功正常,无任何症状及体征。7天前因劳累出现乏力、恶心及尿色加深。化验:ALT300U/L,T-BIL62fimol/L,A36g/L,G39g/L,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
- 男性,28岁。持续发热3周,最高41℃,伴寒战多汗,纳差,消瘦,在外院诊断不明转去某院。病人入院后下列哪项处理是正确的()发热时给予阿司匹林等退热药
应用联合广谱抗生素
小剂量肾上腺皮质素以减轻毒性症状
不作特殊治
- 男性,28岁,农民,10月30日高热、头痛、腰痛、呕吐、腹泻,连续发热4天,但出现头晕、尿少、排尿痛。血象:白细胞数18×109/L,形态不正常的单核细胞12%,淋巴细胞23%,血小板50×109/L,尿中有膜状物。该疾病诊断为()钩端
- 学生。近3天来发热、疲乏、食欲减退、尿色如浓茶。查体:T38.8℃,面色潮红,结膜稍充血,巩膜微黄,颔下淋巴结轻度肿大。腹软,肝肋下1.5cm可触及、质软,MO.02,RBC4.82×10’2/L。对明确诊断有较大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 恙虫病外斐氏反应最早可于第()病日出现阳性反应。莱姆病的传播方式为()。2
3
4#
5蜱叮咬#
蚊虫叮咬
接触传播
性传播
- 患者男,25岁,农民。高热伴乏力、头痛、呕吐4天。查体:神志清,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胸前有散在性出血点,颈软。血常规:WBClIXlO。/L,NO.75,有异型淋巴细胞;尿蛋白(++)。发病前2周在野外工作。最可能的诊断是()。
- 关于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染源的描述,正确的有()。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有潜伏期,在发热初1~2日至热退后数日病人的血液中均有病原体存在,病程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个别患者病后立克次体可长期隐存于单核巨噬细胞内#
当
- 关于潜伏性感染的概念,下列哪项不正确?()病原体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而不出现症状
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现感染
潜伏性感染是重要而危险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
疟疾、结核、单纯疱疹可
- 男性,纳差,发热、头痛、恶心5天,于2001年8月10日入院。入院后查体发现:T40.5℃,意识呈浅昏迷状态,病理征阳性,血小板180×109/L,描述正确的有()。发热时给予阿司匹林等退热药
应用联合广谱抗生素
小剂量肾上腺皮质
-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出现颜面潮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者主要是()布鲁氏菌可以侵犯()。D生殖系统#
骨关节#
神经系统#
肾脏
心脏
- 下列哪种传播方式是人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正确的是()DB, C, D
-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无形体病,下列哪种结果提示实验结果强烈支持无形体感染()。同时检测双份血清,抗体2倍升高
同时检测双份血清,抗体4倍升高#
急性期抗体升高,而恢复期没有升高
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