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试题
- 寸口脉,右手关所候脏腑是( )肺
肝胆
脾胃#
肾
心
- 易于导致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喘息胸痛等症状的邪气是( )风邪
寒邪
暑邪
湿邪
燥邪#
- 下列耳穴中,位于三角窝的是( )眼
神门#
耳尖
胃
降压沟
- 根据骨度分寸法,以下选项中,两者间距离不为9寸的是( )耳后两乳突之间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
前两额发角之间
歧骨至脐中#
- 肺所吸入之清气,要发挥其生理效应,必须( )循经运行
敷布全身#
上通于心
下达于肾#
三焦通行
- 气的运动形式包括( )呼吸
升#
降#
出#
人#
- 所有辨证方法的总纲是( )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
三焦辨证
六经辨证
气血辨证
- 正式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典籍是(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诸病源候论》
- 寒热往来常见于( )少阴病
少阳病#
半表半里证#
疟疾病#
阳明病
- 具有其性干涩,易伤津液性质和特点的邪气是( )风邪
寒邪
暑邪
湿邪
燥邪#
- 泄泻初起的治疗不宜采用( )分利
消导
清化
固涩#
疏解
- 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的特性
为阳邪,其性轻扬,可致腠理开泄
为阳邪,性炎上#
为阳邪,多夹湿致病
为阳邪,性炎热
- 每个腧穴都具有的治疗作用是( )相对特异作用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以上都不是#
- 具燥湿健脾、祛风湿功效的药物是( )苍术#
独活
厚朴
薏苡仁
藿香
- 一妇人,25岁,怀孕2个月,恶心,呕吐不食,口淡,呕吐清涎,舌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其治疗最佳选方是(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陈夏六君汤
香砂六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 内服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 )龙骨
磁石
牡蛎
朱砂#
石决明
- 易阻气机
湿邪损伤阳气,阳气受损,病难速愈
湿性黏滞,不易祛除,病程缠绵,病难速愈#
湿性重浊,留滞于体内,病难速愈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病难速愈
- 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正气
正气不足
邪气#
邪气亢盛
邪气损正
- 属于安神剂的是( )天王补心丹#
朱砂安神丸#
酸枣仁汤#
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
- 胸痹的主要辨证分型有( )心血瘀阻#
寒凝心脉#
痰浊闭阻#
心肾阴虚#
阳气虚衰#
- 每次诊脉的时间应不少于( )1分钟#
2~3分钟
3~5分钟
5分钟
半分钟
- 疾病的转归,取决于邪正的盛衰,其病理变化有( )邪祛正未复#
正虚邪恋#
正胜邪退#
正邪转化
邪盛正衰#
- 虚证胁痛的治疗不宜采用( )清肝
疏肝
养肝
温肾#
活血通络
- 属于治则的是( )治病求本
扶正祛邪
调理气血
活血化瘀#
调治脏腑
- 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是( )附子#
干姜#
炙甘草#
人参
大枣
- 大多循行于深部,有一定的循行路径的是( )络脉
孙络
浮络
别络
经脉#
- 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苦味
甘味
辛味#
咸昧
酸味
- 补法,主要包括( )补气#
补血#
补阴#
补心
补阳#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常舌象的是( )舌体柔软
舌体活动自如
舌质淡嫩少苔#
舌质淡红
舌苔薄白
- "火"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向上#
曲直
温热#
升腾#
升发
- 濡脉的脉象表现为( )脉来无力
脉来虚浮
脉来细软
脉来沉细
脉来浮而细软#
- 麻子仁丸属( )寒下剂
润下剂#
温下剂
逐水剂
攻下剂
- 气血两虚证的舌象一般表现为( )舌淡红苔薄白
舌淡红苔白腻
舌淡胖苔润
舌色淡白舌体瘦薄#
舌淡苔少
- 肠胃积热所致便秘的治法宜( )温阳通便
补气润肠
养血润燥
清热润肠#
顺气导滞
- 患者平素性格内向,善惊易恐,现症见: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易醒,脉细。本病的治法为(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温补心阳,安神定惊
活血祛瘀安神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 下列选项中,不是实喘与虚喘的鉴别要点的是( )病情缓急
呼吸节律
治疗脏腑
脉象
呼吸频率#
- 实证闭经的常见证型有( )气滞血瘀#
湿热下注
寒凝血瘀
痰湿阻滞#
肝郁气滞
- 脾气不足型崩漏的病机为( )脾失生化,气血不足
脾气虚弱,冲任不固#
脾虚气弱,清阳不升
脾运失职,湿注下焦
脾气虚弱,中阳不振
- 泄泻初起的治疗不宜采用( )分利
消导
清化
固涩#
疏解
- 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提示( )邪犯肌表
外邪入里
邪在半表半里#
邪犯肠胃
邪犯肺卫